西安市2015年改革进展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不断深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根据中央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文件精神,制订了西安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了《西安市促进技术交易奖励补助办法》、《西安市促进设备共享奖励补助办法》。通过补贴奖励政策的激励和细化技术交易合同登记点的分布,从区域和行业两条线来挖掘技术交易和技术服务行为,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650亿元。
进一步拓展提升西安科技大市场服务功能。围绕技术供需对接和大型仪器共享,抓好凡特网、科易网等基于互联网的专业服务平台和市场化运营平台建设。推动各类技术交易机构、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列配套服务,不断提升科技大市场对成果转化的服务功能。全年累计注册西安科技大市场的企业和机构超过27018家,行业专家17374人,收录科技成果7325项,技术招标信息34477条,科技资讯条48889,仪器设备9230台(套),涉及到企业产品1442项。
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做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创新投资激励、科技保险补贴工作,发挥1亿元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科技信贷融资、科技创业种子基金、联合信托计划、科技保险,以及与高新区、经开区科技金融合作等形式,帮助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资金支持。截至年底,累计为496家科技型企业争取科技金融贷款突破17亿元,落实质押贷款贴息超过1100万元。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制定《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三年我市推进双创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围绕构建多层次创业创新空间,重点加大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过程的孵化服务链条。出台了《西安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40家市级众创空间。在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市市级众创空间奖励补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2015西安市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众创空间与创业投资峰会”,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截止目前,全市众创空间总数已超过50家,腾讯开放平台、北大科技园等一批知名众创机构先后落户我市。
【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国有资产监管和国企改革】以国资改革来促进国企发展,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我市制定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先后进行了西安市市政建设集团员工持股试点、西粮实业公司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
重组整合市属国有企业,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设立了若干企业集团,成立一家股权投资基金,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我市在调研学习省上以及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草拟了《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案》。结合西安国资实际,探索研究以管资本为主组建或改组我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路径及方案。对市属企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数量、分布和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企业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台账。继续加强对企业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资产整合、界定处置等工作,将具备移交条件的改制企业代管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逐步划转市属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集中统一管理运营。
加快推进行政单位与管理企业脱钩,整合盘活行政单位经营性资产。按照年度改革任务工作计划,对市级行政及参公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审核汇总,形成了清查报告,根据清查报告反映的情况,研究确定了改革单位名单,拟定了市级行政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意见。
积极探索开展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我市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形成了“着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军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建立高效完备的军民融合服务体系等5方面24项创新改革任务和建议国家授权推进的17项先行试点改革举措”方案。目前,方案正在按程序上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
加快促进军民结合基地建设。2015年,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获批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在西京国际电气中心举行军民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暨合作协议签订。MA700涡桨支线客机项目承担单位中航飞机西安民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册,飞机研制、项目发展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航天基地与航天科技集团达成初步意向,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加快组织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链建设方案,支持相关企业实施国家北斗导航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建设中科遥感西安空间信息科技产业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研试验新区、四维图新西安地理信息产业园、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导航与时间频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的西部3S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一期)建设。
【不断完善了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按照“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西安市市认真落实陕西省下放价格管理权限的相关政策,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市物发〔2015〕50号),指导督促阎良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贯彻落实省物价局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有关文件精神,下发了《西安市物价局关于理顺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对非居民用气价格进行了调整;及时理顺了上游涨价因素,调整了车用天然气价格,维护了我市加气站行业的稳定发展。稳步推进城区居民阶梯水价改革。10月30日召开了西安城区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听证会,公开听证了价格改革方案。11月1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价格改革方案,决定西安城区自12月15日起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7月15日全面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9月28日我市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提前实现了国务院自10月1日起实行“一照一码”的要求。截至12月31日,全市各级登记机关共办理发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32671户,企业对“三证合一”政策满意率达100%。2015年,全市工商机关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037户,同比增长12.12%。截止2015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达638036户,同比增长19.07%。其中内资和私营企业214936户,外资企业3345户,个体工商户41437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377户,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4.78%、18.16%、16.34%和16.84%。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形成以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限价房和商品住房为主的“五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对中等以下收入城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群体的全覆盖,惠及了民生,稳定了房价。同时,不断加大住房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上半年开始,在郊区县全面实行了商品房、二手房网签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漏洞。
实施了西安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陕西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市级机关和各区县联动,及时制定上报了《西安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6月16日省车改办批复后,6月26日召开了全市车改工作动员大会。6月30日前按时封停车辆5067辆(含待报废等车辆11辆),碑林区多封待调剂车辆87辆。96个市级机关单位应封停车辆1992辆,6月30日前按时封停车辆2040辆(含部分国家垂管单位和报废车辆等车辆48辆)。截至11月17日全市13个区(县)、96个市级部门的车改方案已经全部审核批复,参改单位已经完成了涉改司勤人员的安置分流工作,涉改车辆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置,参改人员从7月份起计发了公务交通补贴。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金融机构引进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3月25日,由西安银行和比亚迪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西北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开业。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是西部地区第二家、西北地区首家汽车金融公司,公司成立填补了我省、我市金融机构的空白,也是我市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示范,将为全国的比亚迪汽车用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也为西安银行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8月份,广发银行西安分行正式开业,长安新华村镇银行已经批筹,正在进行建设之中。在2014年8月发布的第六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排名中,西安市已成为中国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底,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11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2家(另控股2家外地上市公司),占全省的74%,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第8位,总市值达到5418.3亿元;全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6家,累计达到56家,占全省的88%,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境外上市挂牌公司22家,居西部城市第一。全市共有29家企业发行各类债券201支,融资总额1984.36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近十倍,较去年同期增长率达62%,再创历史新高。
本地法人机构改革试点顺利。西安银行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审批,成功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工作,发行10亿股,募集资金30亿元(其中,外资和省外资金24.89亿元)。实收资本增至40亿元,资本实力大幅提升,股权结构更加优化,股东优势显著增强。同时,西安银行入选全国城商行“领头羊”,获得先试先行、鼓励发展等政策鼓励。目前,上市工作已正式启动。
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大。开展了城六区农信社改革,我市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灞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了秦农银行,注册资本金80亿元,居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第五位。不断提升民间金融街建设,先后引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25家,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余额52亿元。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设立了借贷中心,在业务咨询、信息发布、融资对接、借贷登记、中介服务及贷后管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民间融资撮合服务,借贷中心累计撮合交易近500户,成交金额1.5亿元。积极探索金融支持都市型农业新方式,出台了《西安市政策性葡萄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了互联网金融创新。4月17日,我市成立了陕西互联网金融联盟,首批成员单位达7家。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理事长单位,设立全省第一支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基金——金开宝互联网金融投资基金。积极引进京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入驻,全力推动高新区设立陕西省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地。
【有序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下达了2015年财政预算和部门预算、2014年财政决算和部门决算,公开了市级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督促区县和市级部门公开了预决算,除涉密信息外,已实现全市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按照修订后的办法,下达了市对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和激励约束考核奖补资金。印发了《关于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效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组织全市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办法》。研究提出了2015年新增地方债分配意见,待市人大常委会审批后下发。按照相关规定将新增债务和置换债券纳入预算管理。六是拟定了《西安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方案》,确定了我市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原则、编制内容、编制主体、编制程序及实施要求等内容。
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性债务管理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做好对存量债务的审计及核实工作,与银监会、国开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核对、分析存量债务数据,配合审计署、财政部专员办等机构对存量债务进行了审计、检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40号)及省政府批转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5〕86号)文件精神,我市拟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国发43号文件等中省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文件,制定下发了2015年政府性债务目标考核管理办法,修改完善了《西安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不断完善了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推广使用PPP合作模式。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风险控制”的原则,设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引导基金“西安合作发展基金”。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文化、养老、“中国制造2025”等领域投资运营管理。
深化了征管改革,有序推进管理体制转变。认真推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全面贯彻落实总局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顺利完成全市契税预算级次调整工作。全面优化市局征管质量考核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所三级考核结果的实时查询、明细查询和汇总查询,不断推进征管质量考核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纳税申报方式的多样化,提高网上办税系统普及率,截止今年,全市网上办税注册用户达到184922户,占正常户191646的96.49%。在全市申报窗口布放156台POS机终端,实现全部分局、全部申报窗口布放POS机终端缴税系统的建设目标,累计刷卡缴税金额为20.63亿元。
【着力构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新体制】 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积极响应中央实施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编制了《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草案)和《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规划》(草案),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在修改完善之后,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上报省上。
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保税出口”运营良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平台运行良好,2月12日完成了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首单业务,截至12月31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跨境电商平台累计出口通关56.7万票,货值约508.4万美元;累计进口通关60709票,货值约2932.4万人民币。特别是4月10日,西安综合保税区单日跨境出口突破了1万单。
硬件设施部署到位。为了满足保税进出口监管、物流及仓储需求,根据海关、国检监管要求,已完成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专用仓库分拣流水线搬迁、室内装修改造、视频安防监控安装等工作,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海关国检通关查验区、邮政国际互换点、物流快递收货区、仓储区及包装流水线等功能区域已投入使用。
电商企业竞相入驻。已完成注册入区76家,其中,已完成网站开发并投入运营的电商企业9家。除此以外包括UPS、DHL敦豪、中国邮政、顺丰速递、中通速递等8家国际物流或配送公司、以及支付宝、财付通、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8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进驻,为进出口零售企业提供服务。“京东全球购”、“九号店”等大型跨境进口电商企业已注册入区,唯品会、京东商城等多家电商行业龙头企业已提出了明确的合作意向,待保税进口模式获批后入区。
跨境电商品牌叫响。“洋货码头”网站已上线运行,跨境电商O2O线下一体机已开发并上线运行,研发并开放微信公众服务号,在省市主要媒体平台金和西安市主要商业聚居区及购物中心电子广告屏上投放宣传广告,宣传效应,营造宣传氛围,扩大了“洋货码头”的知名度,提升了品牌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序展开。按照国土资源部《2015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计划安排》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印发了《关于成立西安市不动产登记机构的通知》,明确了市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的部门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并指导蓝田、户县、周至等区县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局和不动产登记中心。
完善环境保护标准和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制定的各项环境排放标准。完善全市不同区域的行业性、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市拟定了《西安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分工作调研方案》,并就规划生态红线工作进行调研。研究起草了《西安市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工作制度(草案)》、《西安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草案)》。持续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的治污新机制。为加大对冒黑烟车辆的监督力度,鼓励广大市民对冒黑烟车辆进行监督举报,市尾气中心制定公布了《冒黑烟车辆举报奖励办法》,规定2015年4月15日至2015年5月15日,凡对发现的冒黑烟车辆通过现场拍照经邮寄或电子邮箱的方式向环保部门投诉举报的,尾气中心对举报的冒黑烟车辆进行调查,对查证属实的投诉,每例奖励举报人人民币20元。活动期间,共接到市民投诉举报72件,通过核实信息、电话联系、上门检查的方式,对其中9件有效举报进行了查处,对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等4家拒绝配合检测的单位和陕AE633V 等63辆无法跟踪查处的车辆利用媒体予以了公开曝光。同时,对42名冒黑烟车辆监督举报人予以奖励。
完善了秦岭生态保护制度。根据市委《关于推进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议纪要》(〔2015〕4号)精神,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研究制定各片区用地规划初步方案。提出了《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形成了《规划》(讨论稿)。为进一步强化《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在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市实施〈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办法》(讨论稿)。
推广新技术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按照财政部、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北京、天津等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我市印发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4—2015)》,运用价格、税收、标准标识等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有陕汽集团、比亚迪公司、苏州金龙公司、西安金龙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旅行车公司、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西安骊山汽车制造厂等8家企业、68个产品通过审核。截止12月底,西安市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700辆,其中6528辆通过审核,享受财政资金补贴达7亿元。
信息来源:西安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