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设教育培训领先全国 未来六大机制传承工匠精神

04.11.2016  15:06

        免费进工地开展建筑工人培训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是这次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完善健全的机制则又成为其重中之重。”承担全市建筑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西安市建委城乡建设干部学校校长郭浪波这样说,按照《西安市建筑劳务用工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今后将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培训、多种形式培训、岗位分类培训等六大机制来培育、考核、激励建筑工人走向具有娴熟技能、业务能力强的建筑业专家型岗位技师。 

西安建设教育培训领先全国 

“建筑行业是一种高危行业, 陕西 作为一个建筑大省,对建筑工人的安全和技能培训非常重要。”郭浪波说,多年来,西安针对建筑工人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及法律进工地三大类活动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目前,全市各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已经做到了应建尽建,每年数十万人次建筑业农民工通过这个平台接受安全生产、岗位教育、建设普法、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技能到安全,从礼仪到法律,除了建筑业的技能安全知识,培训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森林城市、预防艾滋、道德礼仪、遵守交规等也出现在培训课上,通过全免费的送教上门,不仅逐步普及了建筑工人的安全知识,提高了生产技能,树立了法律理念,还逐步让他们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从一个懵懂无知走入城市的农民工到成为一个技术熟练的建筑工,不间断的教育培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为全市建筑工生命保驾护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带着老师,带着教材,带着为建筑工人准备好的本子和笔,一家一家工地送教上门服务,并实施全免费培训。农民工业余学校的建设,安全教育的普及,法律进工地活动的开展,一项项都在日复一日的进行着。”说起教育培训,郭浪波动情地说,建筑安全培训是一项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和希望工程。每个生命都是宝贵和无价的,通过这种不间断地送教上门培训,可以极大地避免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施工人员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工作,高高兴兴回家。“我们就是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及建筑工人的生命保驾护航,为西安市城乡建设事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撑。” 

成为全国同行争相学习榜样 

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的西安市建设教育培训,如今已经做到了每一个建设项目开工都要进行前期培训,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实现了全覆盖。不仅如此,从2015年开始,针对农村建筑工匠群体也开始分区域地进行拉网式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1362人,从而提高了西安建筑从业者的整体技能与知识水平。 

一年培训10万人次,近3年培训38万人次,获得“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7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国兄弟城市慕名前来学习经验,这些数字和荣誉的背后是风雨无阻培训管理者们付出的汗水。如今,通过近10年的不懈坚持和艰苦努力,西安建设教育培训体系已逐渐健全完善走向成熟,取得的效果也明显呈现出来。说起效果,郭浪波高兴地说,“近年来,在西安市建委管辖的上千家工地中没有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这里面有着我们的一份贡献。” 

六大机制重点培养工匠精神 

据郭浪波校长介绍,今后,传承和培育建筑业工匠精神将成为未来培训的重点任务,主要通过建立以下六大体制来实现。 

企业为主培训机制:按照“谁用工、谁培训”的原则,鼓励支持有条件施工企业申报和建立培训考核机构,自主开展本企业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多种形式培训机制:鼓励施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本企业建筑工人及聘用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鼓励施工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把工匠精神培育好、传承好。 

岗位分类培训机制:对施工现场普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对技术工人,按等级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职业技能考核机制:力争至2016年底,全市总承包一级资质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自有工人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工人技能激励机制:试点企业和公布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考核机构名录的施工企业,逐步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分级管理办法,促进施工企业建立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与基本工资、技能职务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相挂钩的制度,把师傅带徒弟的工匠精神在本企业叫响。 

建立培训专项经费机制: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按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教育经费使用应向一线技术工人倾斜。符合职业培训补贴对象的人员,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