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抓典型树示范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04.01.2015  09:45
  2014年以来,西安坚持以积极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人口享受均等公共服务的“两个全覆盖”及农村改革等三件重点工作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提高《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的效能为目标,抓典型、树示范,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深入推进。    农村公共服务全覆盖快速推进   2013年6月,西安出台了《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提出要“把全市2991个行政村建设成1000个左右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农村片区化社区”是指在保持农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中心村新建和改扩建公共服务中心,为居住在一定范围内若干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提供城镇化的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政务服务和产业服务,从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城镇化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在积极抓好38个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同时,西安全力推进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到2018年分期分批建设683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的目标任务和支持重点,积极搭建城乡居民共享均等公共服务的平台。以“一县两镇”(即户县和户县甘河镇、蓝田县玉山镇)为示范,安排554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49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有6个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10个完成了内部改扩建,17个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打造出前程、三高、金凤、胡家庄等率先的亮点。    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有序展开   作为统筹城乡的一项重要工作,2014年西安制定印发了全市《农村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农村改革2014年工作方案》,建立了农村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委牵头的涉及全市90万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展开、整市推进,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迈出实质性步伐。据了解,西安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成立了6个颁证督导组,加强督导检查,严把政策执行和技术支撑关。为准确录入确权登记信息,建立了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平台,确保确权数据不重登、漏登、错登,力争2015年底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下一步,还将在有条件的区县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土地信托贷款试点,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为土地生金创造条件。目前,高陵、阎良两区县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   同时,2014年西安“魅力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有效,开展“西安最美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2014年11月,在灞桥区西张坡村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了首批10个示范村的命名授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325个新农村重点村年度建设任务,累计硬化村内道路4703650平方米,修建排水渠564438米,安装路灯11759个,修建文体活动广场188146平方米,改厕47037户,购置垃圾收集设施94073个,进一步改善了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西安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   2015年,西安将启动建设35个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完成152个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任务;开展农村社区管理试点,探索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抓好122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全市首轮新农村建设任务。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根据市政府的决定,适时启动以“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工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适时召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探索建立与居住证制度相衔接的进城务工人员共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支持新建12个左右的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进城务工人员覆盖;继续抓好“西安最美乡村”创建工作,对照《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评定规范》《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创建10个左右“西安最美乡村”,带动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来源:西安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