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昨起多警种联查交通违法 一天纠处车不让人1072例

25.05.2017  09:12

昨日(5月24日)起,西安市公安局抽调机关300名警力、各公安分局160名警力,协助西安交警开展对两三轮非法载客、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两项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工作。

整治工作分为早中晚3个时段,在全市设150个整治点位、40个查扣点、123个武装盘点分别进行。

多个警种全时段支援

5月24日一大早,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军、赵亚平等相关领导分别到长安路纬二街十字、南门外盘道现场督战,和广大民警一起走上街头,参与整治工作。

记者从警方处了解到,这次西安市公安局全警联动参与交通违法大整治,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最大限度把执法管理力量压上路面,将警力投放整治责任区,集中优势力量“守点、巡线、控面”,围绕重点整治路段,以“零容忍”态度严管严查严处,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

昨天早上7点半,在纬二街十字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交警雁塔大队执勤民警,还有来自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经济文化保卫支队、出入境管理支队的民警利用上班前一小时,支援交警早高峰。

有市民问,不同警种的民警来支援交警,走上街头处理交通违法,他们会有效鉴别交通违法行为并做到规范执法吗?对此,记者采访了交警雁塔大队副大队长李林,他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接市局指令,建立了全面细致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禁鸣区鸣笛等交通违法行为执法取证流程,充分发挥执法记录仪作用,将执法处罚过程进一步完善,确保执法纠违无异议;另一方面,兄弟单位民警前来支援,是同我们一线民警并肩作战。我们在辖区主要路段设置了15处整治点位,有来自3个兄弟单位的24名民警支援。这24位民警和我们的24位交警两两搭配,分赴15处整治点工作。

希望“文明三让”让出交通畅通

除了多警种联动开展整治之外,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刘军还通过媒体向参与“车让人”活动的广大志愿者,能做到“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的交通参与者表达了感谢,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响应文明车让人、绿色出行等交通新理念。

刘军说:“‘车让人’是法律范畴的,是广大驾驶员应该做的,因此我们是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当然日常出行,我还是希望广大交通参与者能主动做到‘文明三让’,比如面对行人闯红灯,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在绿灯时段,见到拐弯道确实压车太长,主动让行车辆;还有直行车辆原本可以通行,但是见到十字中间已经形成交通拥堵,于是主动停车等候,让另外两个方向车辆能迅速通行,十字能迅速腾空。这三种情况是法律没有硬性要求的,但交通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更迅速通行,为交通更畅通而做出的礼让,这就是文明的体现,我就应该感谢他们。”

截至昨日18点,西安全警联动大整治行动全天共纠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交通违法行为1072例,两三轮非法载客441辆。(记者 李佳)

同城媒体报道:

西安晚报

转弯遇大路口如何让行?

如今走在西安市街头,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但在“车让人”的过程中,如遇人行横道较长时,行人准备步入斑马线,此时车辆该停还是该行?对此,交警部门回应称遇有斑马线应先减速,如果预判不会影响行人,可减速通行。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朱雀路朱雀东坊路口看到,此时路口南口的人行横道与由东向南左转的信号灯均为绿灯,5名行人正在通过斑马线,一辆黑色私家车也恰好从朱雀东坊驶出就要左转。看到有车辆通过,行人首先习惯性地停下了脚步,面对驻足等待的行人,私家车没有直接通过,反而停了下来,并摆手示意行人先过。

随后,记者在劳动南路转盘南二环东口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该路口南北向的斑马线较长,加之人行横道变为绿灯时,由东向北右转、由南向东方向右转均可通行,由东向南方向左转也会放行,一旦机动车做不到礼让行人,行人很难一次通过斑马线。记者在该路口观察10分钟发现,仅有部分公交车和出租车停车礼让行人,私家车却没有一辆主动停在斑马线前,等候行人通过。

路口由东向北右转时,往往会被南侧车辆挡到视线,这样就看不到通过的行人。”家住附近的市民白师傅告诉记者,现在驾车出行时,也会注意“车让人”,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自己不知该如何礼让,类似双向三车道甚至四车道的路口人行横道都比较长,如果行人刚刚走进远端的斑马线,这时该继续行驶还是直接停车礼让,如果停车,那样等待的时间会不会太久。

就白师傅的问题,交警支队秩序处秩序科民警刘莹剑回应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此外,行人步入斑马线,车辆行经交叉路口转弯时,无论是右转还是左转都应该让行。针对实际中的特殊情况,如果遇到比较长的人行横道,首先还是要做到减速慢行,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行人要通过。作为驾驶员,还应该有一个预判的行为,看车辆行经时,行人是否会出现在车辆行驶的方向,如果根据预判行人还比较远,在保证其足够通行权的前提下,车辆可减速通过。(记者 冯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