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楼市长期处于不温不火 开发商该如何“突围”

13.11.2014  11:05

  11月8日,地产大鳄任志强来到西安,举行了主题为“全新出发”任志强见面会。会上,任志强除了宣布退休的消息外,又针对西安媒体关于西安楼市走势的“轰炸式”提问,展开了讨论。任志强表示:“华远提供的产品,很重要的是公共资源配套相对优先”。简单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华远地产赢得市场的“高明之处”,同时也将开发商该如何突围这个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

主持人: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公共资源配套优先?华远模式能否复制?

卢山冰:公共资源配套优先,其实这是现代营销和企业发展战略转型中的常识问题,也是产业链延伸和配套服务问题。无论是万科模式还是华远模式,所考虑的都是消费者购买房产以后的相关配套设施、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买房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公共产品的提供,极大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已经是普遍规律和做法了,公共产品享受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重要选项,华远模式就是适应了这个消费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每一个企业要考虑的问题。许多房地产企业成功之处,都与华远和万科做法很接近。

曾启飞: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在分享着城市配套资源,这类资源就是指能为居民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如教育、医疗等这类资源往往有着特定的地理特征,因此,先天占有优势地理条件的项目,就必然具备了一定的公共资源配套的优先使用权。华远地产作为国内一线品牌开发企业,开发理念和企业管控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会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杨东朗:房地产项目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公共资源的配套,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生活设施的便利度。西安市基础设施一般是先行建设的,如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等开发区做得比较好,而教育、医疗及市场建设等情况区域差异还比较明显。

主持人:西安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您认为,西安的开发商该如何“突围”?

卢山冰: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配套服务为抓手,以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为着眼点,将有助于地产企业持续发展。

在经济下行市场,如何保持有效运行是一个考验。理性认识地产市场变化,像抢白菜那样抢购房子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保持稳步发展是企业家们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的问题。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曾启飞:所谓“突围”,结合近期相对疲软的市场来看,构建营销竞争力是重点,但并非“降价”就是逆势营销,而是搞清楚能撬动市场的价格临界点再去制订价格政策;另外,客户渠道的有效创新、合理控制成本这些都是中短期房企需要去面对的课题。而从中长期来看,如何在大家都已具备的产品外在表现力基础上,强化功能性、适配性,以及在细分需求领域做产品的创新,也是所谓的“突围”。

杨东朗:西安楼市长期稳定,销售量及价格波动小,无大起大落,说明风险小。楼市表现与西安经济发展相适应,西安的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楼市增长相适应,与西安的文化、地理环境有关。西安楼市应该整合资源,运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促进企业、项目、政府及学界协同创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主持人:从房地产角度看,您认为西安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带动房地产发展?

卢山冰:从房地产发展角度看西安不可替代优势,一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优势,到2020年西安要实现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人口容量达到1000万人,这是房地产最大的利好消息;二是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西安优势明显,与中亚经济结合、与产业园配套应该是西安房地产的优势;三是正在开展的西咸新区建设,已经在带动西安房地产的发展,如果说一些地产商还认为没有机会的话,那一定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曾启飞:西安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更多的是指这个城市在西部的地缘特性,更容易在城市群当中形成向心力,加之日趋优质的产业结构,更容易形成人口聚合,相对于房地产而言,具有人口流入特征的城市,其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就是值得期待的。

城市发展有后劲,未来的物业需求就有多元化的趋势,如一些旅游地产、养生养老型物业、服务式公寓等细分领域,未来是房地产企业创新和优化的机会。

杨东朗: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同时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城市和新型城镇化重点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广阔。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都将成为西安房地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