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成为创新发展强大支撑

08.07.2020  08:16

  

  

  ■首席记者 杨斌鹄

  今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陕西2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全省20个获奖通用项目中,西安独占19项。

  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5月5日,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科研单位为代表的西安航天科技为火箭提供了动力和强大的“信号枢纽”。

  6月15日,西安全面启动创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2020年,西安以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为重点,完善区域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促进市校融合、产城融合,为推进全市“三个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科技创新成果荣获 多项国家科技大奖

  今年,陕西2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2019年度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总数的9.46%。28项获奖成果中,通用项目20项(主持完成10项,参与完成10项),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较上年度增加2项,居全国第6位;获得表彰的8项专用项目占专用项目授奖总数的14.04%。在全省20个获奖通用项目中,西安独占19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另有1个专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先进材料、医学诊疗、能源化工、现代农业、重大工程、考古保护、轨道交通等领域。

  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是优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沃土。今年,西安首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十。今年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西安位列西部城市第1。3月9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西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标志着我市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月,泛太空国际超算(西安)中心项目在我市航天基地开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拟建设立足西安、面向西北、辐射“一带一路”的大数据应用中心,实现计算服务、科研创新、产业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平台。据了解,该超算中心设计总运算能力达到1200P,预计建成后将成为运算速度世界领先的超算集群。

  我市今年制定出台政府引导基金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业投资机构等落户西安的政策措施,试点科创企业利用区域股权市场发行私募可转债融资方式,实施“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计划”。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海外科创基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设立双创基地、科技园区、离岸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服务站等。

  西安硬科技企业位居 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榜眼

  本报讯(首席记者 张端 实习生 周欣园)近日,国际权威市场分析机构IDC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来自陕西西安的本土高科技企业美林数据以11%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榜眼。

  IDC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到2024年将达到127.5亿美金,2018-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39.0%。其中,以机器学习为主的软件及应用仍然是2019-2020年的热点,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3亿美金,增长空间巨大。

  西安是全国科教重镇,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产业基础资源储备。美林数据作为西安本土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在2016-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美林数据董事长程宏亮说:“在多年的企业数字化服务过程中,美林数据依托丰富的行业实践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数据分析应用落地方法论’,结合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机器学习平台——Tempo人工智能平台(简称:TempoAI),快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价值变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TempoAI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快速拓展与应用,11%的市场份额就是客户对TempoAI最好的肯定。目前TempoAI客户群已经覆盖9大行业,50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1300+AI场景应用落地,数万数据分析师实践应用。”

  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8月,IDC首次对中国机器学习市场进行盘点后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评估》中,西安本土企业美林数据就和BAT、微软、AWS等知名一线厂商共同跻身领导者象限,成为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中的领导企业之一。此次,IDC对市场持续跟踪和深度分析,美林数据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地位持续领先。

  “此次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份额,美林数据再度名列前茅,说明咱们西安本土硬科技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深耕行业应用道路上的持续努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程宏亮说。

  

  

  “西安智造”为我国航天发射屡建奇功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圆满完成。在此次发射任务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由航天六院制造。同样位于西安的771所为该卫星配备了“最强大脑”,为北斗三号系统成功完成全球组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在我国每次重大航天任务中,以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科研院所为代表的“西安航天智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拿北斗系统组网来说,由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型火箭组成的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北斗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20年来,航天六院研制生产的75吨级和4.8吨级常规发动机、8吨级氢氧发动机,分别承担着火箭的助推和一级动力、二级动力、三级动力。航天六院研制的姿控发动机系统、“远征一号”上面级发动机、卫星490牛发动机和推进系统,也分别为箭体姿态调整、卫星精准入轨等提供了贴心服务。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不断自主创新加快卫星通信应用步伐,2003年中星20号卫星成功发射,2006年中星22号A星成功发射,2009年首颗公益卫星希望一号成功发射,2013年中星11号成功发射……在这些见证着中国卫星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飞行器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均承担了全部有效载荷及跟踪系统的研制任务,多项新技术在轨得到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水平。2019年12月27日,承载着我国航天发展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实验使命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在实践二十号卫星上,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搭载了代表我国高通量卫星未来发展方向的Q/V载荷、实现星间及星地更大容量卫星通信的“激光终端”、能够实现通信资源灵活分配的“宽带柔性转发器”。2020年,实践二十号卫星圆满完成了跳波束通信技术、 星地激光通信等一系列在轨试验,为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和新征程。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科技创业成效显著

  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聚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创业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优势领域龙头企业引领,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市场牵引、主体活跃、制度促进、环境优化的创新创业新局面。

  我市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进行统筹布局,着力进行“产-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开区突出智能制造和新材料领域,大力培育相关产业科技企业;航天基地围绕“军民融合、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方向,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布局硬科技尖端项目;曲江新区紧密结合产业优势,树立了全国文化创业的标杆,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获批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依托丰富科教资源,深化“校-地”融通发展。凭借雄厚的科教实力,统筹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双创工作注入不竭的原动力。例如: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的西部创新港—智慧学镇,形成了“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碑林区与辖区内17所高校、131家科研机构,建设没有围墙的智力密集型园区,通过创业孵化模式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微环境。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主动对接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创新需求,帮助龙头企业与地方经济紧密融合,发挥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如航空基地着力打通龙头央企、民营企业、地方政府三方的沟通协调路径,运用市场手段实现思想融合、机制融合、市场融合和能力融合,依托航空产业专业化分工特色,形成“龙头企业+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条,推进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融通发展,成功孵化了西安沃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昱琛航空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4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12英寸电子级硅单晶炉核心技术与设备、膜分离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新型平台等6个项目实现就地转化。协调安排21家高校院所1000余名科技人员为147家驻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引进计划”“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设立西安驻海外人才工作站、海外高科技孵化器、海外联络站、直通车,布局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创新平台,引导国内外优质资本、人才项目落地。丹·谢赫特曼诺贝尔奖实验室、安德烈·盖姆诺贝尔奖实验室已落地高新区投入运营。

  我市还建立了多元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区县、开发区、军工单位、骨干企业利用“退二进三”、处置“僵尸企业”中形成的闲置物理空间,建设各种类型、多种模式的众创载体。支持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电科20所、航天504所、陕西电子信息集团、西北有色集团等60余家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建设了聚焦“硬科技”产业领域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重点打造高新区咖啡街区、经开区创业大街、曲江新区创客大街、西咸新区丝路科创云谷、碑林环大学产业带等众创载体聚集区,形成了聚焦专业化、市场化的众创载体集群。

  我市将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协调发展,研究出台加快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政策,加快建设市级及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组织开展多样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提高“四主体一联合”质量。支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科技创新驱动主体培育方面,分层分类精准指导服务,持续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建设研发基地。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