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规定 初中生志愿服务全年不少于20小时

15.04.2015  11:59

昨日,记者从西安市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悉,为进一步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西安市青少年事业科学发展,西安市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编制出台了《西安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2014-2016年)。

健全青少年体能健康监测

2010年西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市常住人口中青少年(7至40岁)人口共有465.9万,占全市总人口55%。

按照规划,西安市将全面开展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学校要广泛开展灾害逃生、伤害自护、防恐自救训练,加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防范性侵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护能力。

妇联要指导家长保证少年儿童每天10小时睡眠。此外,相关部门还将帮助家长转变生活观念,保证青少年享有平均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闲暇时间。

卫生、体育部门要研究建立我市地域性青少年体质体能和运动锻炼标准,探索健全青少年体能健康和疾病预防的监测机制,每两年通报一次。

大力开展青少年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加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各类体育场地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各级各类学校要保证学校运动场(馆)对学生全面开放,逐步建立节假日向学生免费开放的管理机制。

帮助万名青年参加职业培训

西安市将力争到2016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规划还要求,加强青少年就业指导,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计划,引导青年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探索不就业青年群体的教育引导方法和途径,力争消除“啃老族”“宅居族”现象。

人社、教育等职能部门,将创建青年职业见习基地300个,帮助1万名青年参与见习。发挥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用,帮助1万名青年参加职业培训;建立大学校园职业指导站50个,力争大学生职前培训比例接近100%。

为拓展青少年社会参与的领域,规划要求,要激励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积极性,力争达到青少年的参与率80%以上;强化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力争达到初中学生全年累计不少于20小时、高中学生不少于30小时、青年不少于4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全面落实《 陕西 省志愿服务条例》,规范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切实维护志愿者、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立青少年危机监测干预机制

在文化领域,规划要求,每年至少举办1次较大规模的综合性青少年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扶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每年实施50场次以上;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开展“戒除网瘾”教育活动。

市司法局、市公安局要研究制定社区乡村青少年权益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指标体系,并逐步建立青少年危机监测干预机制。

为实现青少年工作新突破,在规划实施方面,我市将建立西安市青少年事务综合服务大厅,实时接待办理团员青年组织关系接转、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咨询、青年社会组织孵化、青少年志愿服务等事务,实现青少年事务常态化、显性化服务。研究建立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将其纳入政府部门统计序列。市青少年工作委员会还将根据监测评估报告,定期编撰西安青少年发展白皮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