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首座厂内污泥终端处置项目成功运行

30.12.2020  10:12

  密闭式智能高温好氧生物发酵设备。本报记者李妮摄

  本报讯(记者李妮实习生李本)12月28日,记者在西安市蓝田滋川水质净化厂内看到,污水中惹人嫌、难处理的污泥通过高温好氧生物发酵技术变成了可以卖钱的有机土。这一神奇变化来源于西安首座厂内污泥终端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此项目的投产运行解决了污泥处理难题,并通过公益项目的产业化,让“泥娃娃”产生经济效益,变成“金娃娃”。

  “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转移。”当前,西安市正在大力推进“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工作,水清了,污泥亟须得到妥善处理。据《西安市污泥处理处置规划(2016—2020)》修编文件,2020年,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按设计规模计算污泥总产量约4895吨/日(含水率80%)。如不能妥善处置,将会占用大量土地,产生二次污染,造成严重环境问题。

  在蓝田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厂内,记者看到3台高耸的白色圆柱“大罐子”格外醒目。这些“大罐子”正是密闭式智能高温好氧生物发酵设备。污泥进入“大罐子”后,通过高温好氧生物发酵技术,经过7天至12天的发酵,黑色的营养土便可从成品仓库出料口出料并装包。工作人员介绍,产生的营养土可以用作市政道路绿化、土壤改良、花卉种植、沙地治理等。这一技术是在从事环保技术研发、建设的陕西正和盛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筒仓密闭式智能高温好氧生物发酵设备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应于陕西特点的协同处理模式。通过4年的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与稳定性。

  看不到污泥,也闻不到臭味,监测“罐子”的智慧显示屏实时显示着罐内温度变化等信息。陕西正和盛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炳坤告诉记者,厂内污泥终端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所用的设备是完全密闭的,不产生异味,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在污水处理厂内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环保验收且投产运行,日处理市政污泥量约30吨,基本解决了蓝田县城区污水厂污泥处置难的问题。同时,该项目还协同处置了禽畜粪便、餐厨垃圾、农田秸秆等城市有机废弃物,实现多元资源化处置利用新途径。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