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 - 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系列报道之二

17.11.2015  18:03

2015年11月12日《陕西日报》第一版

      通过24年的创新发展,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陕西和西安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西安高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以标准化战略占领行业制高点
      “谁拥有了标准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制定标准谁就有竞争的主动权。尽管我们国家近两年在科技领域发展迅猛,但非常多的企业仍旧停留在卖苦力和卖产品的阶段,只有不断创新,通过做国际标准才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中航富士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雄说。
      富士达公司位于西安高新区,2005年至今,已向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9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6项提案已经成为正式的IEC标准,是我国拥有国际标准最多的企业,近期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007年提交了我国第一个连接器IEC标准提案,真正实现了连接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国际标准的取得不但确立了富士达在射频连接器行业的领导地位,也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以技术、标准为引领,富士达在国际市场的多个项目上打败了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产品远销20余个主要发达国家,并已成为我国射频连接器领域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在西安高新区的创新浪潮中,富士达只是一个缩影。包括西电捷通、西安华芯半导体、炬光科技等公司在内的数千家企业,如今已然成为民族企业角逐国际舞台的代表,佐证了高新区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力。西电捷通历经8年,将我国的通信虎符TePA-WAPI推为国际标准,为我国在国际基础性信息安全领域赢得重要一席,并为国家通信安全提供巨大保障。
      西安高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头。区内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300多项,主导制定了同轴射频连接器、电网电能质量等16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国家标准360多项、行业标准300多项,涌现出双模导航芯片、物联网芯片、CCD立体相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信息安全和航空航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4年,西安高新区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西安高新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为纽带、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军民融合为特色、科技金融为助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西安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最有影响力的战略基地
      6月24日,西安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建“众创空间”、开设“丝路学院”、校企“一对一”合作等方式,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创新创业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长期实质性战略合作。
      这是西安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又一举措。
      西安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基地。
      西安高新区探索了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军民融合、合作嫁接、院(校)企分离、改造升级的五种创新模式,推动企业成为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注册企业数超过3万家,其中85%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创业孵化领域,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加速”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047家,在孵企业2200余家。建设了西部首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聚集了14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了力邦制药、西安富士达、巨子生物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巨人科技企业。预孵化基地“创途在XIAN”已成为陕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代表,成为西部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的一面旗帜。
      依托西安国防科技资源集群优势,高新区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有效促进军工企业与各类企业合作、互动融合进展。11大军工集团中有8家在高新区投资布局,涉及军工电子、船舶、航空、航天、兵器和核工业等领域,是我国军工资源最为聚集的区域。西安航天华迅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S芯片组。
      在航空领域,美国汉胜、派克、霍尼韦尔都与中航工业(618所)设立了合资公司,为空客、波音及中国C919大飞机进行生产配套;在电子领域,建设了国家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产业示范基地和电连接器产业基地;在兵器领域,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和斯伦贝谢技术(新加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方斯伦贝谢油田技术(西安)有限公司;在航海领域,负责承担我国水中兵器及其发射装置研究设计总体技术研究的第705研究所,创办了海泰电子、海源测控等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高新区还打造科技大市场平台,构建以技术转移服务为核心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汇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1.7万名行业专家、7300多项技术成果、7700多家科技企业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7000多台套,促进西安完成技术交易额530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位。
      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政策支持
      “我们公司能得到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安高新区的政策扶持。”中航富士达公司总经理郭建雄表示。
      据悉,富士达公司先后获得近5000万元的产业资金支持,不仅使得公司有了充足的资金用于自主创新,还使得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检测试验设备,保持了领先地位。
      政策创新,一直是西安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正如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所讲:“2015年是西安高新区认定的‘创新发展年’,西安高新区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高地、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创新引擎。
      为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服务水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5月26日,西安高新区正式出台了新的《西安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
      新的政策体系不仅鼓励发展众创空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已形成了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新格局;对高层次人才与技能人才等都给予奖励。其中,对于承担重大项目、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经评审,给予创业启动资金、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财政奖励等扶持资金最高5000万元。
      大力鼓励企业上市发展,对于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每家企业最高100万元的支持。对高新区辖区以外的上市公司迁入西安高新区的,给予经营管理团队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支持研发企业入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更新改造,以及产业链“补链、扩链、强链”。
      大力加强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以及科技企业小巨人孵化,到2016年,全区科技企业小巨人总数达到600家。
      “新政策体系像一支即将点火升空的‘火箭’,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覆盖支持高新区各个阶段科技型企业;以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为基本导向,保持园区整体发展正确方向;以人才和资本为基本要素,为符合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企业提供源源不竭动力支撑。”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安建利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