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打造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新高地

08.04.2015  13:38

2015年3月30日《陕西日报》第4版

      马东芳 侯燕妮 王罡
      西安高新区是丝绸之路沿线产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也是西安最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在国家13个部委对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调研后,认为西安高新区已经具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西安高新区既保有西安这座古城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也吸纳最新的时尚元素和世界潮流,正昂首阔步迈向国家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新引擎。
      自主创新是发展的核心战略
      自2014年1月3日起,陕西省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创新驱动被提到历史最高度,我省快步走上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之路。
      而西安高新区成立24年来,“创新”已成为高新区的灵魂。西安高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等各方面的探索,已经结出累累硕果。2014年高新区新增专利申请26200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自成立来,已累计授权的发明专利数超过2万件。技术交易额达到310亿元,占我省的50%。据统计,2014年共有47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自主创新是推动西安高新区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战略。
      2014年9月23日,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荣获我国化工学术界的最高科技奖励——第六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在此前,由她主导研发生产的“类人胶原蛋白”还曾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从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到西北大学,耗时6年研发出“类人胶原蛋白”。2001年,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医学修复的一种产品从研发到最后走向市场至少需要6至10年。对企业来说,研发经费的巨额投入和员工的给养负担是非常严重的。”在西安高新区创业研发园里,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马晓轩感慨地说。“类人胶原蛋白的研发对人类是个很大的贡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终于西北大学与我们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作,从2000年,开始了类人胶原蛋白的产业化之路。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产业基地,西安高新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有效促进军工企业与各类企业合作、互动融合进展。高新区拥有各类军转民、民进军企业298家,2014年产值突破800亿元。中国航天的西安航天华讯公司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S芯片组,结束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达10多年的垄断。天和防务是国内首个登录创业板的民营军工高科技企业,其研制的导弹防御系统已列装部队,2014年企业的产值达到6亿元。
      营业收入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百亿元企业17家,过50亿元企业26家,过10亿元企业83家。2014年,西安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首次超过万亿,达到11070亿元,位居全国高新区第3位;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
      这一组令人惊叹的发展数据最能见证和说明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果,见证了西安高新区不断开拓的创新发展历程。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西安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西安众多高校、国防科研机构、大型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内生发展’的发展道路,探索构建起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起到示范作用。
      资源统筹激发成果转化活力
      在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西安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打破原有的传统计划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整合西安科技资源,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纽带、多种服务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基地、功能园区等载体,孵化和培育了若干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孵化一直是高新区发展的特色之一。当前,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苗圃-孵化-加速”完整的创业孵化体系,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国家级13家,孵化器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047家,在孵企业2200余家,孵化器企业从业人员目前已超过5万人。建设了西部首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聚集了14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了力邦制药、西安富士达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巨人科技企业。
      在“创途在XIAN”的大厅里,擎天软件有限责任公司CEO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杨伟宁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他谈道,作为创业之初的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创业者们不仅可以与其他企业互相学习,更可以得到最新的消息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从而真正解决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的多种困难。他研发的擎天软件主要从事数码产品防盗软件的研发销售,是创业园成功孵化的企业之一,已经获得软银中国千万级美元A轮投资。
      据悉,“创途在XIAN”所依托的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成立于1993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代表,成为西部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创业服务平台的一面旗帜。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资金很多时候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比如,企业产品做好有大订单,但是资金跟不上就不敢接,这会直接影响企业效益。为此,高新区一直致力探索促进科技与金融高效结合,打通科技发展“大动脉”的方法。2014年1月,全国高新区中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征集了1.3万家科技企业的信用信息。
      西安综合科教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众多的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但由于体制障碍和行业封闭,科研成果多困在“高墙大院”,难以向市场开放。撬动西安科技领域共享利用率不够的科技资源,是西安科技大市场建立时的初衷之一。自2011年4月启动至今,目前,科技大市场汇聚了900多家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1.7万名行业专家、7300多项技术成果、7700多家科技企业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7000多台套,举办各类产学研用交流活动167场次,带动整个西安市实现技术交易额530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位。
      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先改先试区和核心承载区,形成了较强的要素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成长的体制机制与环境,极大地推动了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加速转化。
      2014年,西安高新区科研成果转化日趋活跃,预计全年高新区企业技术成果交易额超过26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占到全西安市技术成果交易额的一半以上。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一定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安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安建利认为,西安高新区要坚定不移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所作为,选择一批有特色、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轮经济建设中,西安高新区正在以鲜明的产业特色、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程度,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一面旗帜。
      不久前,央视新闻直播了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深摸作业的新闻。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中,提供船载通信设备的就是位于高新区的西安星展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外知名的移动卫星通信设备提供商,星展测控从交大科技园内的一个创业项目到如今的“新三板”上市企业,其高科技、高成长背后,就是高新区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是区域腾飞的跳板。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经过24年的快速发展,现规划面积达到了307平方公里,拥有各类企业18000多家,是陕西省最大的经济增长极。高新区在发展定位和产业选择有着清晰的定位,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
      西电捷通是一家2000年创立的“重建网络信任基础”企业,创新成果可被集成在芯片、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设备部中,对增强我国网络基础安全防御能力,实现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有着重要意义。“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们就是专注于解决网络安全的底层问题。”西电捷通的副总经理黄振海说。前不久,该公司研究出的两项技术成果被欧洲标准组织采纳,并将有望在国际标准组织ISO获得采纳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拥有超600项高质量的专利组合,位列国际专利申请全球500强。由该公司制定的无线通信安全接入标准(WA-PI)是与WIFI并行的全球两个无线通信安全接入标准之一,是我国加入WTO谈判的重要砝码。
      近年来,高新区产业转型新成就不断。首先,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紧盯“标杆型”、“旗舰型”企业,大力引进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其次,充分发挥三星等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按照“技术关联、价值关联、配套关联”的思路,力争引进高端集成电路、智能手机等产业链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集中。
      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半导体、智能终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三个“千亿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在高端制造领域,也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链。
      “2014年,西安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首次超过万亿,达到11070亿元,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180亿元,约占陕西省80%;对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贡献超过600亿元。”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自信地说,“西安高新区又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我们会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形成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新高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