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正式成立 施一公拟应聘首任校长
西湖大学正式成立 施一公拟应聘首任校长
施一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前,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我省设立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将为年轻人创造一个尽情发挥才智的大舞台,也对我省的创新驱动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为何要建西湖大学?西湖大学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专业设置?招生要求有哪些?记者第一时间独家采访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逐一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记者:“高峰”数量不足、“高原”海拔不高,这是我省高等教育短板的集中反映,西湖大学的设立对浙江意味着什么?
负责人:作为我省的突出短板之一,高等教育制约了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与浙江在全国的地位不匹配,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与浙江人民期待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愿望不匹配。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用较长篇幅阐述了高等教育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个字诠释了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紧迫度——“超常规”,明确提出要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
创办西湖大学是我省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布局,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可视为浙江高等教育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西湖大学的设立也是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对于我国探索政府支持下调动社会力量集聚一流学术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记者:设立西湖大学的初衷是什么?在前期筹备中,酝酿的过程是怎样的?
负责人: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办学、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2015年3月,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7位学术知名人士向国家提出,希望申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机制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015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签订《筹建西湖大学(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西湖大学筹建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7月,7位倡议人组成了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并注册成立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作为西湖大学的举办方。2016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了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作为西湖大学办学的依托主体和前身。2017年9月1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请设立西湖大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湖大学建设工作,在各方面予以全力支持。省、市、区各级政府充分支持西湖大学建设,在校区建设等办学条件方面予以保障,同时在科研平台、人才引进和办学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省教育厅、杭州市及西湖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协同推进西湖大学的建设发展。
记者:作为浙江百姓家门口的一所高水平大学,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负责人:西湖大学是一所国家支持下的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开展基础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坚持发展有限学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西湖大学将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贡献。
西湖大学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目前,校际联合招收和培养工作已经展开。在教育部支持下,西湖大学已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19名;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计划录取130名。今后,学校将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情况,适时开展本科教育。
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既能有效地保证学校办学的非营利性,又能发动社会力量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为举办者出资、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渠道,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
记者:西湖大学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具体设置了哪些学科?如何围绕“有限学科”进行办学?
负责人:西湖高等研究院是西湖大学的前身。以西湖高等研究院为依托,西湖大学目前优先在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3个学科门类设立一级学科,坚持“有限学科”定位,注重学科交叉,力求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未来,为更好地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西湖大学将分批规划设置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3个学科门类。
这些学科都是围绕国家需求急迫、浙江亟待破题的领域展开建设。未来,学校将主要以这些学科为基础引进一批世界级的人才,相信一旦一定数量的教授到位,就会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或学科群。届时,西湖大学会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凝练和细化学科方向,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学科特色。
记者:西湖大学在校园建设、管理团队、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进展如何?
负责人:在教学设施方面,西湖大学目前设置两大校区——云栖校区和云谷校区,分别位于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和三墩双桥区块。
其中,已完成提升改造工程的云栖校区占地66亩,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可满足前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正积极落实推进的云谷校区一期用地面积约1495亩,首期建设用地63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36.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目前,云谷校区建设工程概念性方案设计已经确定,校园规划调整批复、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可研报告都已完成,校园首期建设工程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
在管理团队方面,西湖大学是一所由一批具有教育情怀的优秀科学家提出创办的大学。落实科学家驻地办学机制既是西湖大学得以筹建的基础,也是办成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
目前,西湖大学的几位主要发起人中,施一公院士拟应聘西湖大学首任校长,将全职投入西湖大学办学,负责大学的总体规划和日常管理。另外,潘建伟、陈十一、饶毅、钱颖一等4位国内知名教授将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与到具体的办学工作中。
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西湖大学已通过西湖高等研究院面向全球进行了5次学术人才招聘,已签约37名高水平学术人才,预计到2021年教师规模达到210人,到2026年达到300人。
记者:下一步,我省还将对西湖大学给予怎样的支持与保障?
负责人:西湖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支持下的新型大学,办好这所大学将是一个重大的探索性实践,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课题。我省计划多措并举,确保办好这所家门口的新型大学,同时省政府将加强协调,指导杭州市和西湖区加快校园建设,完善设施设备,确保满足办学所需。
除了硬件方面,省、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前期,省、市政府已经明确了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博士培养等方面经费支持政策,下一步省、市政府将根据西湖大学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切实保障学校办学所需。同时,省、市有关部门将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帮助西湖教育基金会拓宽筹资渠道,并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确保基金会良性运行,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政策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我省还将协调人力社保、教育等部门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帮助更好地解决高层次人才和博士后的住房、社保缴纳、子女入学等问题,为西湖大学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效运行创造条件。
相关报道:西湖大学有啥不一样
西子湖畔,将添一处新风景。
2016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浙江杭州成立,致力于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近日,以西湖高等研究院为前身的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标志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进入全面建设发展的阶段。
作为非营利性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将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坚持发展有限特色学科,注重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聚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是新的重要体现。
高起点,是指西湖大学将努力集聚国际一流师资,以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未来学校总规模不超过5000人。
小而精,是指西湖大学的学科设置。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等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工学、医学3门学科类。
小而精同样体现在师资选聘上。记者了解到,西湖大学面向全球选聘具有优秀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教师,目前已完成6次全球招聘,拟聘任学术人才58人,其中,前期入职的教师已有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研究型,是指西湖大学的高校定位。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聚焦基础学术研究和科技转化应用,致力于创造影响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同样,西湖大学也将坚持致力于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贡献。
“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开始亮剑。但是,中国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每一个挑战都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制约。”一年多前,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时,院长施一公的思考也正是今天西湖大学所有创办者的思考和坚持。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费来源为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等
西湖大学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
学校设立董事会,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由致力于国际化的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国内外知名人士,以及政府部门代表等组成,对学校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
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按照章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活动,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同时,学校将依法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党委书记通过参加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目前,校董会成员已经进入实质性提名和遴选阶段,西湖大学校长的岗位已有多位具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及影响力的候选人,遴选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在校长到任前,由西湖大学筹委会主任、筹办工作组组长、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长施一公统筹负责大学日常管理事务。”学校筹办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学校经费的来源也备受各方关注,据该负责人介绍,西湖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特别是创办初期,政府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学校正常运行后,经费将主要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
据介绍,西湖教育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甘中学、赵伟、陈越光等构成。迄今,已有多位对教育充满情怀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助力西湖大学的创建。
“毫无疑问,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阻力、有风险。”施一公曾坦言,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需要一大批企业家的慷慨资助,也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者的群策群力。
“探索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表明了西湖大学结合中国国情及优势,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努力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有专家评价。
既借鉴国际经验也立足国情,追求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
“一味照搬西方经验,是无法办好中国的大学的,必须遵循中国的实际国情。”在施一公看来,西湖大学追求的是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
西湖大学将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设置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含讲席教授)3个职级,分准聘与长聘两类岗位。西湖大学遵循全球化的教育规律,在学生培养、师资聘任、学术研究、技术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多方面对标国际规范,行政服务于学术,追求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和科研卓越,绝不以量代质。
同时,学校还将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作为学校的政治核心,党委将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建设一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对于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这样一批有情怀的“千人计划”专家来说,是梦想,更是坚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他们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获得国家支持。此后,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西湖大学获批成立。
为一件大事而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而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来。西湖大学,在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基础上,又向前稳健迈进了一步。
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