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在陕西师大开幕

15.07.2017  09:14
            2017年7月10日上午,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高子伟等出席。来自美国普渡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第十一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开幕式现场
            “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是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现已举办十届。十年来,论坛招收全国各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作为学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以前沿性、创新性为特点,自由探索、平等讨论为原则,致力于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促进历史学青年学者的健康成长。             在开幕式上,高子伟致辞对参加论坛的专家、老师、同学们表示欢迎,对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和长期以来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是陕西师大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探索有中国特色和学校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之路的具体体现。举办十年来,在促进学术交流,特别是在青年历史学人才的培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已然成为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学术交流活动的一张名片。 

陕西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秘书长袁宁讲话
            在讲话中,袁宁肯定了“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开办以来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地区的学术影响力提升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希望“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作为国内高校历史学交流的重要阵地,发挥更大的学术研究作用;他同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们要积极回应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历史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为期四天,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七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开坛设讲。 (责任编辑:黄晓青    审核: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