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见闻——良田大面积荒废 谁来养活我们?

02.03.2015  16:29

陕西省科技厅  黄超

      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三口回到美丽的古城——永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如今的老家农村交通好了,小楼盖高了,但人气少了,一个村子几乎没有多少人在家,不是在城里买房子就是在外边打工常年不回家,现在留在农村的农民也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
      我的老家湖南永州主要种植水稻,但由于水稻种植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目前在家的农民只种1~2亩田地够自己吃就行了,哪管什么粮食安全不安全啊。据不完全统计,老家粮田荒废率至少在四成以上,原来很好的水田现在也是杂草丛生,同时不少优质水田改成了养鱼等经济用途,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得惊人。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待?布朗就提出就“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断,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布朗认为,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时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我们认为,布朗的观点虽然有点极端,但不是危言耸听,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的严重性。
      如今的21世纪,我国的粮食已面临人口猛增、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田种植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亿人,按照国际上公认的粮食过关线人均500公斤计算,届时年粮食需求量将达7000亿公斤。而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0709.9万吨,三大主粮2014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自2013年起,我国粮食进口量已超过总量的10%,《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规定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的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指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表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都是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生产成本逐年加大,种粮比较效益低的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我国对农业的投入和惠农政策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加之农田的经营权、承包权、所有权之间的归属问题,导致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高过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没有受益,从事农业的企业也很少受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事以至此,光叹息已无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和农业投入力度。包括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补贴等。特别是各种农田补贴,可考虑尝试改种植补贴为粮补。
      二是加大科技协同创新。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节水灌溉、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甚至农业产业链综合管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不同区域之间、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完善等,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我国的作物生产不仅要继续提高产量、改良品质,更重要的是要大幅度地减少农药、化肥和水资源的用量。特别是在育种领域,加强分子设计育种,同时开展转基因育种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干旱半干旱农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研究方向。
      三是加强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优质耕地的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指出:中国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约为13.12亿亩,可开垦耕地约为2亿亩,重点区域约8000万亩。其中,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准格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塔里木盆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最为集中,可开发利用6000万亩;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嫩江上游、辽河平原及西辽河流域等也有潜力,可开发利用1000万亩。就陕西而言,沙漠边缘地带可垦耕地潜力也有300~500万亩。
      四是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模式。由于我国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规模小,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等,企业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敢也不会在农业上大量投资。我国农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的路子,故加强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流转新模式,支持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平衡好粮食生产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多考虑可持续发展,更多依靠科技,通过完善经营体系提高单产、实现增产,只有这样,才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红线”,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承载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农村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永远的家,农民是一群默默无闻的贡献者。中国的农业问题,也是世界的农业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基,纵观中国的历史,如“三农”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的老百姓不单是饿肚子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