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周文化熠熠闪光

22.12.2014  14:00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中所描绘的美景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陕西岐山。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人的先祖们就已在这里开疆辟地,繁衍生息,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千百年来,生活在岐山这片沃土的先民们,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文明——周文化。周文化经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继承创新和汉唐宋明经学理学的弘扬发 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心态结构,并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 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周文化不仅记录了岐山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而且为岐山的发展奠 定了深厚的人文资源。

近年来,岐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软实力,以弘扬周文化、构建人文岐山为目标,以筑强周文化品牌为重点,以打造凤鸣全国文化旅游名镇为载 体,化优势资源为产业优势,挖潜联强,一个周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体系完备、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名镇正在迅速崛起。挖潜联强化优势资源为产业优势

岐山作为周文化的源头,必将成为海内外游客到宝鸡寻找姓氏渊源、探寻周易奥秘、感知文化魅力的最终目的地和体验地。”谈到周文化景区的发展前景,岐山县委书记张海建信心满怀。

近年来,岐山县深入挖掘周文化资源,坚持打响周文化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和三次公祭儒家元圣周公的祭祀大典,修建了集周 文化元素和现代理念的周原广场,邀请央视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相聚岐山》,凤凰山新景区顺利竣工,并投资建成了凤凰古街,举办了首届岐山美食节。县委、县 政府组织开展的周文化的学术研讨、品牌宣传等系列活动引起了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陕西日报》等 新闻 媒体相继宣传报道了 岐山县文化旅游资源,强力打造了周礼之乡的文化品牌,全面展示和提升了岐山文化旅游新形象。

2013年9月10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岐山西周文化景区被明确定为30个重点项目之首。岐山县 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多次专题研究西周文化景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县长亲自挂帅的西周文化景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知名文化旅游开发公 司联系,目前,陕旅集团已编制完成了《西周文化景区概念性规划》,项目规划范围200多平方公里,以核心区域周公庙及周原遗址为重点,依托周文化主题,散 落布局,形成一轴,即由法门寺至周公庙形成景观大道,连接散状分布的节点;一心,即以创新模式博物馆为中心,软硬结合,将晦涩的周礼以场景演艺的方式灵活 表现;一背景,即以大地为载体,以艺术手法结合农林、作物、沙石、泥土等多种原始自然材料,创造出项目震撼夺目的生态背景;三区,即以封神榜乐园为核心的 主题游乐区,以食为天公社为核心的民俗中心区,以周易互动展现为核心的文化体验区;六感,即“演周礼、观国器、学周易、游井田、穿越封神榜、体会公社制” 六大感受,带来独一无二的项目体验;十景观,即以《诗经》为蓝本,结合周代的生活场景、典故传说及历史事件,打造独具风格的十大特色景观。规划于4月20日组织专家进行了初步评审讨论,详规正在编制之中。项目带动文化旅游实现井喷式发展

岐山是周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承载地,周秦汉唐作为 陕西 四大文化品牌,周文化以其历史悠久而列为首位。据了解,西周文化景区项目依托周公庙、周原 遗址、周原博物馆等,建设以岐山周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核心,包括西周文化长廊、周文化展览馆、青铜器博物馆、西周风情园等园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 体,全方位地展示周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这将是全国唯一的西周文化遗址公园。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具有周文化特色的项目遍地开花。今年以来,县上紧扣规划,提早动手,积极实施景区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000万元, 规划实施西周文化景区建设运营中心项目,投资1000万元实施凤凰山文保与展示用房项目,投资1000万元对凤凰山遗址区域实施了绿化,重新规划县城至周 公庙、关环线至周原遗址旅游大道,投资5000万元规划实施了西周礼乐演绎中心(岐山大剧院)项目,投资2000万元规划实施了凤鸣文化古街恢复改造项 目,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凤鸣生态湖项目,周公庙5A级景区综合提升、北大考古研究基地建设、凤凰山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等重点项目也正在积极实施当中。

坚持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开发并举,民俗特色与名吃资源并重,对文物遗迹、风景名胜、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实行全方位、产业化综合开发,岐山 的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连创新高,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83.2万人次, 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7.11亿元,预计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3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6亿元,接待人数同比增长20%。岐山臊子面作为 宝鸡美食的形象代表,助力宝鸡市一举拿下陕西唯一的“最中国美食城市”殊荣,岐山县荣登2O14旅游业最美中国榜,荣获“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据岐山县人民政府县长何宏年介绍,县上把项目建设作为西周文化景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谋划在前、招商引资跟进、项目管理落实的推进机制, 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项目服务机制,实行全程跟踪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了西周文化景区的加速发展。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扬帆起航

把周文化尽快纳入全省文化旅游大盘子,以促进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这是岐山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多年的期盼。

面对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岐山县以超前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大手笔、高起点、兴文化、活旅游,把岐山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做大、做足、做强、 做好周文化旅游大文章,通过对周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积极探索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科学利用的和谐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周公庙、西周遗迹和遗址以 及西岐民俗等西周物质文化载体,申报岐山西周文化景区为国家级周文化产业试验区,争取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将其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凤凰山遗 址公园、周代文博馆、岐阳石鼓院、西岐古镇、考古研究基地凤雏遗址宫殿恢复及文物展示、西周影视基地、中华周文化城等核心项目的规划建设,筹拍64集电视 连续剧《凤鸣岐山之周公》,扩大周文化和岐山西周文化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周文化旅游产业水平,把岐山打造成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名片、全国知名的周易 体验与寻根问祖圣地、 关中 饮食文化与民间艺术品基地,全面提升岐山和陕西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岐山西周文化景区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将会让世人踏上这片神圣、神秘、神奇的土地,走进岐山,走近影响世界的周文化,感受她的绵长与悠远,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周文化的西岐大地又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