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生活引领新潮流

06.06.2015  00:47

      随着现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节约资源、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分类回收……“绿”开始蔓延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生活中,我们买菜时会主动拒绝商家的一次性塑料袋吗?我们会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吗?我们会主动使用双面纸张吗?……是要方便还是要环保,成了我们选择的难题。 
  为了让绿色生活成为一种习惯,2000年起,我省开始实施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希望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全方位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业中。 
  绿色学校抓教育 
  在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内,一节节生动、活泼的环保课正在进行。小班的《垃圾到哪去了》,向孩子讲解简单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过程,让其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中班的《我们的朋友》,通过故事向孩子介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激发他们保护稀有动物的责任感;大班的《好玩的瓶子》,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如饮料瓶、布头、纸箱等,并在游戏中学会废旧利用。 
  除了课堂上,幼儿园的整体环境都巧妙融入“绿色”。在美工区,让幼儿参与到环保标志的制作中;在建构区,利用安全无毒的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和教具、展示墙等,在回收垃圾处,设置的“大肚子”百宝箱,将各种废旧物分类存放…… 
  创建绿色学校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中。 
  绿色村庄抓生态 
  “村东村西水汪汪,村前河滩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这是当年宝鸡市东岭村的真实写照。然而今天的东岭村,已经很难再看出当年的景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城中新村。 
  近年来,东岭村对老庄基道路进行硬化、绿化,提高老区村民的居住条件。同时,利用村上原有的40亩耕地,新建六栋七层高标准村民住宅楼,路边栽植梧桐、女贞、松树。村庄绿化率、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60%。 
  创建绿色村庄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园区。并把环保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鼓励利用农村资源建沼气池,做到畜禽养殖无害化。注重加强对群众的环保意识教育,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绿色企业抓管理 
  在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废气、废水和废物等污染防治环保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公司各项废弃物排放达到或优于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项目公司生产运行产生的有机废气和焊烟通过抽风系统集中收集;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公司加强对危险废物采取严格回收管理,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电磁辐射防护方面,公司采取了屏蔽、吸收、划定安全工作区域等措施。除了在环保设备方面严格要求,公司还推行6S管理模式。下发的《6S管理手册》,分别从生活、生产、办公和采购等方面提出了10余项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 
  创建绿色企业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完善环保设施,落实产业环保责任,采用强化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物回收利用等手段,使企业最终达到污染物“零排放”。 
  绿色社区抓家庭 
  正值初夏时节,漫步在205所社区,花草芬芳,绿意正浓,整洁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早在2008年,205社区就已获得“绿色社区”称号,“绿色生活”、“节能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 
  社区设立垃圾分类箱,所有垃圾都能进行分类投放;为居民免费发放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坚持十年的绿色生活健步走,让居民享受绿色生活……在社区的带动下,许多居民成了环保达人。用废旧的药品说明书来记账、用装修剩下的边角料做个置物架、让牛奶盒变身储物盒……社区居民黄乐琦有不少废物利用的小妙招,每次去超市、菜场买菜的时候,她都自己带着菜篮子:“我拿回来的包装袋少了,往外扔的可能性就少了。” 
  创建绿色社区是为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居民把选择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自觉养成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不食不养野生动物、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袋装等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形成“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的生活风尚。 
  15年来,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由小到大,从最初的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村庄的“四绿”已经发展到绿色机关、绿色饭店、绿色景区、绿色军营等13个行业。截至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单位490家、县以上绿色单位3000多家。 
  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冯永强告诉记者,在开展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过程中,所有涉及人们生产、生活、消费的各个领域都将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载体,成为环境保护的实践方式。希望更多的单位和公众尽早地参与其中,让生产生活绿色化成为时尚和潮流!本报记者钟洁

 

 

 

 

(责任编辑:薛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