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历史沧桑 寄托光明祥和

19.12.2019  15:27

  45号院内精美的砖雕。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旭 文/图

  炉子上升起一圈儿热气,中年服务员一边给顾客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面,一边热情地寒暄着几句。那个卖炒花生米的大嫂坐在橱窗前笑语盈盈,不远处小商店的老板和买烟的小伙子熟稔地说笑打趣。一丝冷风飘过,挂在树上的理发店的牌子晃了两下,摇摇欲坠的叶子三三两两地掉了下来。这里是光明巷,在街道交错、游客如织、热闹纷繁的回坊区域,它就像一位坐在门墩上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老者,眼眸间溢满沧桑,一开口就是一段故事。

  光明巷南至庙后街,北至教场门和红埠街交会处,长近400米。西安市地名研究者葛惠在其《西安地名文化》一书中介绍,“清嘉庆《长安县志》名郭签士官巷”。相传,明弘治年间,因巷内住有兴办地方学校的郭姓签士官而得名,“签士”是当时的一个小官。民国初年简化为郭签士巷,1966年改为光明巷。“大抵是寄托着人们对于光明的向往和美好希冀吧!”老住户马克敬告诉记者。

  据《明清西安辞典》记载,光明巷地处原隋唐长安皇城内承天门南边西侧的东西横街与中书外省处,唐末皇城改建成新城后,这里逐渐变为居民区。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一番改造,光明巷盖起了许多新式楼房,虽仍然以民居为主,不过渐渐开起了一些泡馍、胡辣汤、理发店、商店等店铺。近年来,随着回民街游客的剧增,这里也有了一些民宿、酒吧、西餐厅等。

编辑:高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