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乐于奉献: 记西安外事学院两位优秀辅导员

22.01.2015  18:08
            近年来,西安外事学院不断完善辅导员聘用机制,认真抓好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辅导员。

西安外事学院优秀辅导员丁柯
丁柯:
言传身教 用心做学生最爱的人
            对于201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王猛来说,丁柯是令他终身难忘的一位老师。初入大学时的王猛成绩差、逃课、跟老师顶嘴,丁柯多次找他谈话效果都不明显。大一那年的元旦晚会结束之后,丁柯像朋友似的跟王猛聊了起来。从聊天中他发现王猛的家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家境也较差。那次聊天之后,丁柯主动为王猛申请了勤工助学,争取通过学校的助学体系解决他经济困难的问题,并时常询问王猛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上进。解决了后顾之忧的王猛的改变明显而迅速,在校期间两次获得奖学金、先后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团支书职务,并且现在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老师言行中的一点一滴都会让学生印象深刻。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关心,真正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丁柯说。85后的丁柯虽然没有足够长的教龄,但却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而更能理解他们的思维和内心。丁柯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非常看重真诚,高高在上的说教很难对他们产生作用。只有真正用心去关心他们,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而发现症结所在。在丁柯的思想里始终认为为师者应该育人为先,而育人最重要的便是用心。
            熟悉丁柯的学生都知道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届大一新生在开完第一次班会之后,丁柯会要求班里的所有学生都给自己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就是对大学四年生活学习的规划。他说:“只有在了解学生之后,才能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丁柯说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太好、调皮,但思维灵活,想法很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循循善诱。             认识到这一点的丁柯在保证日常到课率和考试成绩的前提下,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那些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丁柯会建议他们多去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则鼓励他们多去考一些证书,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拓宽未来就业的道路。             除此之外,丁柯还认为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学生们更要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比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那可以是跟专业完全无关的东西,可以纯粹因为兴趣爱好。”丁柯说,“但即使是爱好,只要选择了就要做到专业。这可以作为一技之长,今后不管是求职还是工作中也许会因为在学校时的一个爱好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讲台之下,丁柯也有自己的独特青春,说到把爱好做到专业,丁柯应该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早在母校河南科技学院时,他就利用自己在舞蹈方面的特长,参加过国内外很多比赛。在参加中澳文化交流表演时,丁柯和他的舞蹈团队还受到了悉尼市长的接见。工作以后尽管班级事务忙碌琐碎,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一爱好,而是组建了DK街舞社,受聘为该院团委的艺术指导老师,为那些跟他一样爱好舞蹈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业余时间,丁柯也会受邀担任一些社会举办的舞蹈比赛的评委,不断开拓视野。

西安外事学院优秀辅导员张程花

张程花:治班之道 因材施教


            张程花老师大学时学的是心理学专业,基于专业对口,大学毕业后她便选择了辅导员这个职业。专业优势使她能够更巧妙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在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做到教与学相互促进。             她说:“我主张因材施教,没有特定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学生个体的差异太大,外向的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而内向的学生我一般会‘主动出击’,建议他们多参加各项活动,锻炼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便是她的“治班之道”,挖掘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张程花相当重视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她说:“班干部就是我的手、脚、眼,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帮助我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现班级中存在的深层问题,这样就更利于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相处之道,多听少说。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张老师主张和学生相处时要“多听少说”,一味地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多听从而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处。她与学生谈心的地方,不是办公室,而是操场、餐厅甚至是校园的林荫小路上,她说:“办公室里的谈心会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压力,而我在室外以偶遇的方式与他们聊天,则会轻松很多,自然地,他们也会更愿意跟我说心里话”。在乎学生感受,关注学生成长,多听少说,便是她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 学习之道,孜孜不倦。 在张程花心里,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她坚守的信念。她说道,从2009年工作至今,遇到过许多优秀的学生,从这些学生身上她学到很多,带班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获此殊荣和学生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是班级管理,她还注重理论学习和管理工作的研究,积极参加辅导员培训,经过反复学习和思考,撰写了辅导员学习材料《大学生心理危机判别指南》,将工作心得和大家分享并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             虽然每天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格外繁琐,但她却乐此不疲。闲暇之余依然选择用书籍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在阅读的海洋中徜徉,更好控制情绪的同时开拓了工作思路。当谈及以后的规划时,她乐观地说道:“活在当下是我现在最大的感触,未来的路是不可预知的,只有做好眼前的事未来的路才会更加清晰。”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