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发挥创新优势 营造创业生态 - 我省推广“一院一所模式” 工作系列报道(4)

19.07.2016  18:07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以市场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抢抓我省 “一院一所模式”推广机遇,整合内外资源,初步形成了“研发平台+众创空间+扶持资金”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绿色生态体系。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创新链与业务链融合
        围绕业务链,培育创新链。健全以“科技委员会为政策统领、专业委员会和科研生产部门为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设计与研究双轨并行,强化工程技术中心、生态城市中心、BIM中心、专家咨询中心四轮驱动。成功打造3支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绿色建筑研究、馆藏遗址文物保护、表面处理技术与装备)。
        聚焦创新链,部署业务链。以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废水处理、光伏光热、高压试验大厅等核心技术和核心团队为依托,成功孵化11个民用建筑创业团队、3个规划市政创业团队、3个工业工程创业团队、4家子公司创业团队,年均实现经营额超10亿元。控股的昕宇公司现发展成为涂装、电镀、环保领域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二、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构建“1234”创新创业绿色生态体系
        (一)构建“1”个创客空间
        梳理现有资质、科技、人才、品牌等资源,模拟股份制深度创新公司治理模式,打造创客空间营造全流程创业环境,为入驻团队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支持、全流程的技术辅导、全周期的职能服务、全要素的硬件配备。年内,整体吸引光伏光热、综合管廊、生态城市3支创业团队入驻,并与塔斯机器人科技公司等10家高新创业团队签订了入驻协议。
        (二)筹建“2”个校企联合研发平台
        按照“四主体一联合”的要求,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和公司经营优势,积极筹建校企新型联合研发平台。6月12日,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了《中联西北院-西安交大建筑节能与环境工程联合研发中心共建框架协议》。6月24日,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署了《中联西北院-西安建大生态城市联合研发中心共建框架协议》。校企联合研发平台的创建,为企业副总进高校、教授博导进企业扫清了障碍,为柔性引进高校人才提供了捷径,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科研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创立“3”个扶持资金
        建立了创业发展资金(先期安排种子资金500万元)、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营业收入5%)、银行授信资金(5亿元)三个资金支持体系,分别为入驻团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科技发展资金及信贷资金支持,确保资金保障零障碍、无遗漏、全覆盖。
        (四)致力实现“4”个融合目标
        通过搭建一个空间、建设两个基地、创立三个资金,力争实现四个目标,即: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优秀团队的汇集融合,产学研的链接聚合,科技型企业的孵化成长。
        三、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与活力
        一是针对主营业务、发展成熟的创业团队,通过品牌、设备、资质、技术模拟入股,按年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其余由创业团队自主分配。二是针对新业务、需要扶持的创业团队,给予1-2年的孵化扶持,不下达考核指标,不参与分红,待发展相对成熟后,按一定比例的模拟股权进行分红。三是针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稳定成熟的创业团队,按照公司整体控股、创业团队管理和技术骨干持股的原则,进行公司化运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