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人李银仓创作诗歌30年 千首被多家报刊采用

25.11.2014  01:10

拿起笔,他是咏物言志、针砭时弊的诗人“阿Q”,放下笔,他是一名勤奋实干、为了生计奔波的农民,这是李银仓近30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50岁的李银仓家住千阳县城关镇段家湾村,高中毕业后便参了军,上学时严重偏文科的他在军营中参加了大学语言函授课程,并在一次阅读中看到了《诗的技 巧》这本书。渐渐地,他对写诗产生了兴趣。出于对鲁迅的敬仰,李银仓以小说中的人物“阿Q”作为自己的笔名开始了创作。

1983年,李银仓退伍回家,为了生计他去过南京、西安等地打工,做过文秘、建筑工人,生活几多艰辛,但李银仓却从未远离诗歌。他说,再苦的生活,只要有 了诗意,他就不觉得苦了。1989年李银仓发表了处女作《灯笼》《树根》。自此,李银仓一发不可收拾,不论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工厂车间,或者是农忙回家 时,李银仓都会在口袋里放上一支笔、一张纸,一旦有灵感时,就马上写下来。日积月累,李银仓写下了2000多首诗歌,他把创作的每一首诗歌都当作“珍 宝”,一一抄在A4纸上,按照年份装订成册。在李银仓家中的茶几下就摆放着八本诗歌册子,每本至少有两厘米厚。翻开册子,白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诗歌大多 为七言,形似绝句,有些虽然读起来不太押韵,但字里行间透着朴实。有怀念父亲的悼亡诗,有痛斥不正之风的讽刺诗,有表达美好愿望的抒情诗,也有以小见大的 哲理诗,而更多的是借物抒情的咏物诗。

到现在为止,李银仓有近千首诗歌被全国七十多家报刊采用。他也先后20次在全国性诗歌比赛中获得荣誉,2003年他在诗国杯大赛中被评为全国十大咏物诗 人。“虽然诗歌只是兴趣爱好,但坚持了三十多年,诗歌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只要生活还在继续,我就会一直写下去。”李银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