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残疾女士深情诵读母亲河 呼吁更多人热爱公益 关注环保

03.07.2017  07:02

        特殊人士在练习朗诵        本报记者代泽均摄

她从小只能躺着生活,坐在轮椅上,用木板卡在胸前诵读;她先天性脊柱侧弯,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她靠双拐走路,充满自信……三秦都市报全媒体联合阿里天天正能量推出的“我的家乡我的河”活动,三位残疾女士的诵读视频引热议。 

残疾人集体朗诵 关注环保 

“裹挟着雷与电,冰与火的冲击,经受着凤凰涅槃的磨难,驾驭着万马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奔流向大海……”瘦小的高元元坐在轮椅上,固定在轮椅上的木板卡在胸前,她用左手支撑着脑袋,眼前放有两张手写的朗诵稿。为了看得更加清楚,紧贴轮椅一侧站着的秦朝玲,谢绝了旁人提供的凳子。两人紧盯着稿件朗读,旁边的人围坐成一圈静静地听着。两分钟后,掌声响起来。 

昨天,在西安雁塔区的残健同行残障服务中心,恰逢残友们举办诗歌朗诵交流会,二人朗诵后,其他人便帮着分析。“把前面的长句变成短句,这样效果会更好!”来自电视台的陈老师建议道。 

高元元、秦朝玲和范丹,原本三人独自参赛本报的诵读母亲河活动,后来她们商量,只要有其中一人能进入决赛,三人便集体参赛,现在抓紧练习。 

“很遗憾,今天有事去不了现场练习。”范丹是位拄着双拐的女士,她在电话中说,自己喜欢朗诵,想让更多人知道,残疾人热爱公益、关注环保。 

轮椅上的诵读者 为残障人士发声 

38岁的高元元,出生时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肢体没有力量、软瘫,不能走路,只能躺着生活,用她的话说,“不能坐,除非有夹板夹着。没一点劲儿,自己翻个身都不行。” 

打小行动不便导致她没学上,但她没有自暴自弃。在当老师的妈妈的帮助下,开始自学。 

14岁时,她大病一场,做手术的风险比较高。“急性胃扩张,肚子不断胀气,我觉得自己都要爆了。”高元元回忆道,此后,自己之前的负面情绪渐渐没有了,豁然开朗。 

20岁前,通过一份家教,她生平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帮着辅导别人,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现在的她负责打理一家网店,在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练习朗诵,她每次坐地铁、坐车过来都得花上一个半小时,“报名参加诵读母亲河活动,一是为了赞美母亲河黄河,二是为我们残障人士发声。” 

术后靠拐行走 诵读是为影响更多人 

秦朝玲是先天性脊柱侧弯症患者,13岁做矫正手术那年,因为手术不太成功,导致她正常的左腿出现了问题,“手术一年后,我走路经常摔跤,严重时大便失禁。原先从家到学校五分钟就能走完的路,后来得走半个小时。”秦朝玲说,那次手术后,她的左胳膊没有了力量,提两斤东西都觉得累。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不幸,她也曾消极怠慢过,但很快从痛楚中挺了过来,是父亲的乐观态度影响了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学习五笔打字技能、排版、表格制作,顺利进入了一家印刷厂工作。 

通过自学考试,她拿到了中专文凭、大专文凭。“周内要忙工作,周末就挤着时间学习,有时晚上下班很困,滴完眼药水后又坚持看一会儿书。” 

2009年,她的右腿也出现了麻烦,所以出门必须借助拐杖。喜欢诵读的秦朝玲说:“我们这几天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网上发语音练习。只希望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守护我们的母亲河!” 

首席记者姬娜 实习生侯佳明 方瑞江 

参与方式 

在公益记者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江河卫士”页面,为心中的最美诵读者投票。 

三秦都市报咨询热线:029-96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