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诺奖”唤醒的市场——西安中药市场调查

11.12.2015  12:04

  12月7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在20多分钟的演讲报告中,她多次提到,中国传统医药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值得医药工作者去借鉴和发掘。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药的认知,以及对中国传统医药市场销售和未来发展的关注。

  不仅如此,随着入冬以来古城西安连续不散的雾霾天气,“中药防霾”已成为市民们首选的防护手段。同时也让持续低迷的中医药市场出现少有的生机。

  记者采访时获悉,作为国家现代化中药产业基地,药用植物资源大省的陕西,不仅有建立中药产业的良好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毫无疑问30亿元扶持对陕西中药制药产业的大发展无疑是一次超强驱动。

  “东方神药”展示传统中药神奇魅力

  当地时间2015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喜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即中药青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5H22O5。它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因此,很多非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

  《今日美国》表示,屠呦呦发现了一种能显著降低疟疾病人死亡率的药物,她是中国传统中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发布声明称,“这些发明为人类与这些每年侵袭数亿人的使人衰弱的疾病作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新手段。(它们)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轻痛苦方面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任院长饶毅看来,中国和世界对屠呦呦的肯定,有利于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刺激国际医药界用传统药物寻找全新化学结构的药物、发现已有化合物的新用途。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钮文异教授表示,“咱们国家土生土长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这证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雾霾天气的中医“防霾偏方

  屠呦呦的“诺奖之旅”使古老的中医药大放异彩,引起世人的瞩目,而入冬以来,北京、天津、西安、华北、黄淮等地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使中医“防霾偏方”在网络上,在朋友圈,在同事之间广为流传,也使中药市场出现了一片暖色。

  “罗汉果20克,乌梅15克,百合10克,广金钱草10克,罗布麻10克,煎水代茶饮,每天数次。”雾霾多次来袭,这一防雾霾中药方近日在网上流传甚广,被网友们奉为防雾霾的“有力武器”。除此之外,还有吃黑木耳、猪血、鸭血等千奇百怪的防雾霾“怪招”。

  “用枸杞子、大枣煮水喝,可以防雾霾”、“这么重的雾霾天,还不吃点梨、橘子?”记者采访发现,就连菜市场的摊贩,卖干果的店铺都会借着雾霾兜售水果。

  在西安东关南街,从南到北有9家药店和医药超市,其中只有3家药店,设有中药专柜,其他6家只经营西药和中成药。过去,中药专柜很少有人问津,如今却变成了香饽饽。在这条街道南段的一家怡康医药超市,记者看见一位65岁的老大爷,拿着两个“防霾偏方”,给自己当保安的儿子,按方抓药。他说,“我儿子在附近一家停车场当保安,每天待在露天、雾霾中,我在家里没事,就出来给儿子买点中药,预防一下。

  在西安轻工市场旁的陕西盛泰医药超市,记者看到前来购买中成药的顾客,比往日增加了许多。盛泰医药超市经理张勇告诉记者,往年,到了冬季,主要是中老年人购买中成药人参、鹿茸、冬虫夏草、枸杞子等滋补品。由于屠呦呦获诺奖引起人们对传统中药的重视,再加上这段时间寒冷雾霾天气,除了购买防雾霾口罩外,鱼腥草、三七、车前子、菊花茶、百合、枇杷膏等养阴生津、化痰解毒的中成药非常受市民的青睐,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许多。

  在太乙路南段一家小店内,几位中年人正在挑选泡酒的药材,店家不仅提供了配方,而且现场进行炮制。一位王姓顾客告诉记者,相对于西药,中药选用的都是植物的根茎花叶入药,毒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中药一直是他和家人的首选。每次泡酒,他都是现场炮制,整个过程自己看得见,干净卫生,挺好。

  记者了解到,类似王先生这样的中药铁粉不在少数。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