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诺沃肖洛夫在西安交大讲二维世界材料的神奇之旅

11.04.2016  10:19
            《陕西日报》2016年4月9日(记者 吕扬 李龙飞)题: 庆祝交大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 二维世界材料的神奇之旅 ——诺奖得主诺沃肖洛夫交大讲学侧记                 4月8日下午的交大科学馆101报告厅,师生们为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发明——石墨烯的神奇旅程所折服。这里正在进行由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作的题为《二维世界中的材料》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诺沃肖洛夫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在于,利用普通胶带成功地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并发现它所具有的非凡属性。在谈到“如何不可思议地用胶带分离出石墨烯”这个问题时,诺沃肖洛夫会心一笑:“在科学的道路上,倘若实践的方法有100种,其中99种都会毫无所获,至少有一种是导向成功的。这是偶然,也具有必然性。要敢想敢做,科学研究才能继续下去。”              诺沃肖洛夫也谈及了自己的苦恼:他本愿意做一个普通人,获得诺奖后,他穿着平常的衣服回到了实验室开始工作。但之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活动、采访,他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和沉静思考。为此,诺沃肖洛夫在到访厦门时,曾经在当地学习中国山水画,以求得内心的宁静。             “我们闻讯而来,就是为了看一看诺奖大师的风采,了解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以便启发自己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下去。”西安交大附中创新班的倪瓒说。当天,他将一首《枫桥夜泊》的碑文拓片送给诺沃肖洛夫,以表达自己对诺奖得主的尊敬。诺沃肖洛夫很高兴地接过了作品,并仔细倾听了倪瓒的吟诵,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律令他十分陶醉。             据悉,诺沃肖洛夫所在的曼彻斯特大学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人数为25位,目前任教的诺贝尔奖得主有4名。这些将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实践完美结合起来的诺奖得主,正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杰出代表。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