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西安彩礼行情不等 婚嫁有负担

03.12.2014  00:09

  婚礼上,新人往往也要接受长辈的礼金 (记者 王旭东 摄)

  彩礼,作为中国传统的婚嫁风俗,在婚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送彩礼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在结婚前普遍要进行的一种仪式。而彩礼数目多少,价值几何,也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类似“百万彩礼迎娶某某某”这样已经被热炒成新闻的“彩礼事件”,在当下似乎并不新鲜,让本是喜上加喜的事变了味儿。一些父母嫁女要求男方重金来娶;一些年轻人在朋友之间攀比谁的聘礼更加高额诱人……彩礼钱的逐年走高,不仅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荷,有些新人还因为彩礼钱发生矛盾,严重的甚至不欢而散。

  男提彩礼,女配嫁妆是必须固定的婚嫁模式?是否该把彩礼钱的多少当成衡量对方多爱自己孩子的标尺?为何彩礼钱居高不下,甚至变本加厉?近日,记者也通过走访不同阶层和家庭,了解目前西安城市婚嫁对彩礼的各种要求,彩礼在婚嫁中的支配情况和不同人群对彩礼的看法和认知。

   传统派 男提彩礼女配嫁妆 价值有行情

  “谈到结婚,男方当然要提着彩礼来提亲了,这是最起码的一个环节。”准备明年3月结婚的卫薇显然对彩礼有着明确的认识,而前不久她的准公婆也专门带着礼金来和她父母谈结婚的事情。“过去结婚也都有聘礼这个习俗,现在社会进步了,这个最基本的礼仪性的行为也绝对不能省。”同样,卫薇的未婚夫在这点上和她也有明确共识。“恋爱只要上升到谈婚论嫁的阶段,男方父母自然会要求上门见一下女方父母,双方认识的同时也谈谈两个孩子的结婚时间等等,这次见面一般都是带着礼金去的。”卫薇的未婚夫孙先生说,自己身边所有适婚的男青年都是这样按部就班进行的,所以对礼金这个事他和父母都不反对和反感。谈到礼金的数额,卫薇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有行情的。“我结婚肯定是看我已婚的兄弟姐妹们是多少就是多少,谁多了少了也都不好看。”卫薇的礼金是5万元,这也正是参考了前不久结婚的表姐的标准。“说父母和亲戚不好面子是假的,但只要在大家能力范围内,我觉得这个应该不会闹什么矛盾,而且男方提彩礼,女方自然也会准备嫁妆,很公平。

  记者采访中发现,像卫薇一样看待婚嫁彩礼的年轻人并不是少数。在省体育场附近经营一家婚庆公司的张敏专门和新婚夫妻打交道,都是年轻人平时大家没事也聊起过彩礼:“十对新人里八对都是按部就班地提亲送彩礼然后定日子,一般都是男方备钱女方备东西,现在人也都讲究个平等,但男方在金额上一般大于女方。”张敏说,男方带彩礼上门提亲这的确很正常,但金额多少就差别大了。市民高琪拿身边的朋友们给记者举例:“条件好的家庭送彩礼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条件一般的一两万两三万也有,总之这个过程省不了,多少都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来决定,大多数都是参照亲朋好友。”虽然说起彩礼都习以为常,但同为年轻人的高琪和张敏在谈到一些攀比彩礼的行为时,也都并不认可:“有朋友见人结婚就问男方给了多少钱,让结婚和没结婚的人心里都不舒服,这是件幸福事儿,攀比就变味了。

   协商派 把彩礼更多当成婚前的一个仪式

  如果说双方条件均等,对彩礼的要求都能达成一致,那张晓文显然不属于这类。“我家里条件比男方好,也能理解他家的难处,男朋友已经买了房子付了首付,还要准备结婚的事,确实拿不出多少彩礼钱。”最近,张晓文正在筹备新房的布置,自家父母掏钱装修还配置了家电让她感到很欣慰:“我当时和男朋友商量,他家拿3万块彩礼钱来提亲,然后我爸妈再把钱给我,算是让我俩买结婚用的东西,在结婚涉及的钱的方面,我父母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张晓文说,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彩礼都是五万起步,但自己和父母都没有拿这个当标准,也并不在意男方的彩礼钱是多少,更多的是理解男方。“这就要求我们两个人做好双方父母的工作,其实彩礼钱只是一种形式,在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既不失面子,又不让对方为难,也不会影响我们俩的感情。”张晓文说道。

  记者采访中发现,选择和张晓文一样把彩礼钱随后用于婚庆事宜支出的家庭,大多是双方提前对此有明确的协商和沟通。“在婚前我们就商量好,彩礼就是个形式,谁也不要在意多一万少一万,日子过好才最重要。”工作了6年的外地人康先生去年和妻子在西安完婚,已经在这座城市安了家,谈到当初结婚时他觉得自己和妻子的做法很值得告诉大家:“我们俩都属于很独立,经济收入固定,不靠家里的那种人。所以结婚的彩礼也没有让父母掏,是拿出自己的积蓄然后上门提亲,也没攀比别人拿多拿少。”康先生觉得,彩礼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婚前一个重要的仪式,只要两个人协商好,其实完全可以不让它成为负担。

  协商,自然是其结果也要得到父母的理解才能算是圆满。家住三桥的牛阿姨明年初嫁姑娘,对女婿人品性格都十分满意的她对彩礼也有自己的看法:“当时说起来彩礼的事我就看出女婿有点为难,我们这边城中村的讲究也多,我就猜到他可能家里拿不了太多。”细心的牛阿姨为了不让女儿女婿因此争吵,提前也告诉女儿在彩礼这件事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机会让男方减轻负担:“说得太直接伤面子,我们也不能太丢份儿,就是私下让年轻人商量好,走个形式就行,现在谁也不是缺那几万块钱。

   争议派 彩礼让喜事真正架上了“担子

  不管是按行情带着彩礼去提亲还是协商着走个形式,这些都还算是喜上加喜的事。记者在走访多位待婚青年和已婚夫妻时发现,因为结婚彩礼而吵过架、闹过矛盾、暗生情绪甚至分崩离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这才真正让彩礼成为了结婚这件喜事的负担。

  “女友家要6万6的彩礼钱,而且要一次性提亲拿上门,可当时我真的没有这么多钱,车房都已经准备了,何必还要在意一定是个多少?”至今,乔峰(化名)都理解不了自己和女朋友在婚前分手的导火索竟然是彩礼的多少。“女友家亲戚朋友多,女方父母说因为大家会问,而且亲戚里别人提亲都拿得更多,这让我和我家人心里都觉得很不舒服。”乔峰说,本着婚前不多事的原则他还是希望能和女友协商解决,他和女友已经商量好只拿三万块钱提亲,但随后面对女方家人的强烈要求和不满,女友也开始动摇并且认为彩礼就应该是女方家提出的数目。“闹到最后,我就觉得如果真的珍惜感情和婚姻,就不会因为这个和我翻脸。”眼看婚前情况僵持下去的乔峰,最终没能如愿结婚:“我现在觉得彩礼真是个负担,尤其是两家人对彩礼的意义认识不一致,要求不一样,更麻烦。

  虽然没有乔峰这么严重的后果,但家住东郊的马先生也为彩礼钱头疼过一阵:“我家是拆迁户,媳妇家觉得我家分了房和钱就应该多给点彩礼,结果远远超过了我预想的,后来媳妇和我吵了好几次才算协商妥当了。”虽然已经结婚了,每当想起来这件事,还是让马先生觉得心里有那么一个疙瘩,再次面对岳父岳母时也难免让他心有余悸。

  传统的上门提亲也好,协商着让大家都满意也好,其实每一对即将步入婚姻的新人,更多在意的是自己幸福与否,选择的这个另一半满意与否。而“彩礼”,其实只是附加在婚嫁习俗上的一个元素,不应对结婚这件喜庆事儿造成影响、带来麻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目前西安婚嫁习俗还多是男方提亲,所以大多数男性在谈起彩礼时的感触和经历往往较多,但随着整个社会阶层的思想都越来越前沿和进步,不少女性也能更理性地看待彩礼在婚嫁中的地位。今年刚刚毕业工作的胡亚楠还未婚,虽然还没到急迫的谈婚论嫁的年纪,但她也会和闺蜜们经常讨论这些话题:“过去封建社会都说是卖女儿要拿礼钱,现在社会进步了,男女平等,是两个人相爱而愿意结婚,不是因为给了多少彩礼而愿意结婚,这个永远不能本末倒置。

  本报邀您

  说说彩礼的那些事儿

  “送彩礼”或者“要陪嫁”,究竟缘自何处?如何演变至今天成为攀比陋习?怎样才是真正文明健康的婚俗观?今日起,本报推出记者对目前我市婚嫁彩礼习俗的现状、各方心态的调查分析,同时推出热线话题#说说彩礼的那些事儿#。如果您想吐槽有关彩礼的事儿,欢迎拨打热线电话87300113,腾讯微博用户可@西安日报,微信用户可扫二维码进入“西安日报家在社区”参与#说说彩礼的那些事儿#话题讨论。您身边关于婚嫁彩礼发生过怎样的真实故事,您对彩礼在婚嫁中到底应该如何存在的看法,本报等待倾听您的声音。(来源:西安日报 社记者 轩辕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