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乡村振兴的党安实践

19.08.2019  10:24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8月16日,“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采访团来到延安黄龙县三岔镇党安新村,近距离感受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新鲜变化。

  党安新村村民李思锋家门口的家训和“红九条”积分晾晒牌。贺冬鹏/摄

  “处事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村民李思锋家门口的家训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三岔镇党委副书记梁海瑞介绍说,近些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优秀家风家训,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家训牌和“村民自治积分晾晒牌”。不仅如此,镇上结合党安村情、户情和民情,统一规划、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共同实施,在产业、生态、乡风等方面都实现了党安新村的“美丽蜕变”。

  李思锋向记者讲述搬迁前后的生活变化。贺冬鹏/摄

  搬迁整改乡村面貌换新颜

  “我搬进新房六年了,以前住的窑洞,现在新房宽敞明亮,全家人住着特别舒服。”今年65岁的党安新村村民李思锋对记者说。记者走进李思锋家,房前有花、房后有菜。出门街道口就是干净宽敞的村文化广场,街道文化墙上展示有村规民约、卫生公约、核心价值观、24孝等内容,辘轳、古井、碾盘、篱笆、凉亭等点缀着农耕文化,不远处就是村民的种植耕地,美好的“田园生活”景象跃然眼前。

  三岔镇党委副书记梁海瑞介绍党安新村乡村振兴工作。贺冬鹏/摄

  三岔镇党委副书记梁海瑞告诉记者,党安新村的前身是历史上因战乱原因,落户黄龙山的难民集中安置点,2009年开始第四次移民搬迁动工,全部是三室两厅、独门独院,户内实现了无线网、有线电视和农机具的全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宜居建设共同推进,现在的党安新村家户垃圾就地分类、兑换和处理,村民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也已经养成。

  党安新村文化墙。贺冬鹏/摄

  奖惩分明乡风文明生活美

  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素质也跟着提高了,评家风、比卫生成了村里的新风尚。党安村是典型的移民村,目前46户191人在这里居住,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份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集,共同建设党安好乡风。

  村里奖品兑换处的各种生活用品。贺冬鹏/摄

  2018年初,村上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了村规民约。设立“红九条”、“红黑榜”、乡贤评理堂、红白理事会等,用于调节矛盾、监督乡风,做得好的村民还可以通过上红榜领取奖品。村上的门帘不免费发,村民可以通过“上红榜”获得,通过一些列举措,村规民约群众自己定,自觉守,现在的党安新村,村民们已经能够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上访”。

  党安新村整齐气派的房屋,连门帘都是统一的。贺冬鹏/摄

  产业兴旺追梦乡村振兴

  李思锋前些年在镇上做生意,现在回到村里在家经营一个小商店,并种植有18亩苹果,5亩核桃。“我现在一年能有7-8万的收入,能够解决家人开支,比在镇上收入好一些了”。新村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富裕,越来越多的党安村民选择在家乡致富生活。

  梁海瑞向记者介绍,目前村里以苹果产业为主导,占地面积730亩,并有600亩的核桃和60多亩的连翘、杂粮的补充。每一户户均苹果15亩,正常年份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围绕产业兴旺,村上重点扶持引导村民发展苹果,包括矮化苹果,提供苗木、灌溉技术和技术指导,做好苹果产业的后整理。

  如今的党安新村,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群众生活富裕,这种美好的氛围也辐射带动着周边村组,“人比人、户比户、村比村”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翻开新的一页。(姬文艳实习生袁琳娜)

编辑:王晗璐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