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关于转发省委宣传部命名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等同志为“三秦楷模”决定的通知

30.12.2014  13:21
各普通高等学校:             现将省委宣传部《关于命名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等同志为“三秦楷模”的决定》(陕宣发〔2014〕6号)转发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向“三秦楷模”学习活动。 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
2014年12月25日
关于命名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等同志 为“三秦楷模”的决定
  陕宣发〔2014〕6号
              梁增基同志是咸阳市长武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干部,我国著名旱区小麦育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1961年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号召,扎根长武50多年,投身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计名利、甘守清贫,把全部心思用在了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创造了多项科研奇迹,先后培育出“秦麦4号”、“长旱58”等旱作国审品种3个、省审品种4个,为我国旱作小麦的科研和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贠恩凤同志是原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全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从艺60多年来,她始终模范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参加各类演出5000多场次,先后举办独唱音乐会近40场,用歌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她始终把为劳动者演唱作为天职,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连续20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进行义务演出,与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一起过年。她淡泊名利,不计报酬,多次给灾区群众和贫困孩子捐赠,被干部群众称为“真正的不计名利的艺术家”。             汪勇同志是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先后被授予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省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从警8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之中,探索总结出的勤、责、爱“三合一”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帮扶特困人群15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670余起,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根据《“三秦楷模”命名管理办法》,经研究决定,命名梁增基、贠恩凤、汪勇等三名同志为“三秦楷模”。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三秦楷模”为榜样,忠诚于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艰苦朴素、淡泊名利、诚信友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向“三秦楷模”学习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结合实际,广泛宣传,深入学习,融入工作。要积极发掘树立本地本部门的先进典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部门特点的先进模范群体,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振奋人心、鼓舞干劲、推动发展。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宣传“三秦楷模”的感人事迹,自觉向先进模范看齐,在全社会营造起学先进、赶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希望被命名为“三秦楷模”的三位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取得新成绩。             附:1. 梁增基同志简要事迹                       2. 贠恩凤同志简要事迹                       3. 汪勇同志简要事迹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2014年12月5日     
            附件1 梁增基同志简要事迹
              梁增基,男,汉族,生于1933年10月,广东高州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年到长武县从事农业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旱区小麦育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梁增基同志把黄土地作为实现报国为民的舞台,扎根渭北高原干旱地区,脚踏实地,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相继培育出“长旱58”等旱作小麦国审品种3个、省审品种4个,为我国旱作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成果奖2项,2010年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中国发明创新奖”特等奖暨“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             梁增基同志爱党爱国、一心为民。1961年,他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义无反顾来到偏远贫穷的长武县,克服环境、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难,积极投身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面对当时农业生产“十年九灾”、小麦锈、冻、旱、倒等灾害频发,群众生活艰难的严峻形势,他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解决群众的“饭碗”问题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科研奇迹,使全县旱作小麦亩产水平由过去的6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以上,不少田块亩产超过500公斤,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他培育的小麦良种在陕甘旱区和河南、山东等区域推广过亿亩,增产25亿多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0多亿元。             梁增基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上世纪60年代的长武,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闭塞,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凭着对农业科研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非凡的毅力无悔坚守、默默耕耘在这块土地上。五十多年来,他走遍了长武及周边的沟沟峁峁,白天下到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晚上开展育种研究,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1993年,到龄退休时,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延迟退休。如今,他已经是81岁的老人了,仍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             梁增基同志科学严谨、务实创新。在小麦育种中,他注重科学性、严密性、重演性,从整地、播种、锄草、施肥、防虫,到选株、杂交、收获、脱粒,始终坚持亲自动手、亲力亲为,作标记一丝不苟,建档案不厌其烦,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每一个环节。为了“两杂”北繁南育,他曾经先后三次奔波北京、海南等地。在无技术基础、无育种场地的条件下,先后攻克了抗倒高产、抗条锈、叶锈、白粉和叶枯等多种小麦病害,解决了“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种期避开病毒病虫并提高抗冻性”五大难题,培育出国审“秦麦四号”、“长武134”、“长旱58”,省审“7125”、“702”、“长武131”等小麦良种,开辟了旱地高产育种的先河。             梁增基同志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他一直省吃俭用,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去年才搬进50多平米的保障房中。53年来,他要么徒步、要么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每次到省市开会、出差,他都是搭乘公共汽车,住最低价的旅馆,从不给组织添麻烦、提要求。他为人谦逊,处世低调,虽成果多、贡献大,但所获荣誉甚少。多年来,他将各级政府奖励的近2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和贫困学生。
            附件2 贠恩凤同志简要事迹
              贠恩凤,女,汉族,陕西华阴人,1940年1月出生,1951年8月参加工作,1979年2月入党,原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全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             贠恩凤同志始终模范践行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坚守社会主义艺术理想,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歌声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尊重,被誉为“敬业奉献的楷模”、“人民的艺术家”、“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独唱音乐会的陕西民族歌唱家,受到周恩来、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鼓励赞赏。曾多次随中国艺术团、友好代表团出访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陕北民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贠恩凤同志牢记宗旨、对党忠诚。她11岁参加文艺工作,先后师从郭兰英、王昆等著名歌唱家。从艺64年来,始终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把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人民作为终身追求,始终坚守艺术理想、艺术道德和职业操守,牢记文化担当、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以最大的热情和昂扬的激情投入创作、献身艺术,演唱和创作了许多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歌曲。她的《绣金匾》、《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蓝花花》、《三十里铺》等代表曲目,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她共参加各类演出5000余场次,演唱近三万首次歌曲;先后在国内外出版发行400余首,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近40场。             贠恩凤同志扎根一线、心系群众。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歌唱,坚持与一线基层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她连续20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进行义务演出,给人民群众拜年,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歌唱。她的演出足迹遍及三秦大地的工厂矿山、农村地头、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炉旁、大专院校、乡村小镇、监狱、孤儿院、医院病房。西康铁路施工期间,当她得知隧道筑路工人想听她的歌时,她头戴安全帽、脚踩泥浆,不顾随时岩爆的危险,进入4000多米的隧道施工现场为工人演唱,一口气唱了十多首歌。             贠恩凤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她常说,是党和人民的培育,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今天所作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回报社会和人民,我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个为人民放歌的义务工。几十年来,她坚持为人民义务演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计名利,不计报酬。1983年7月,安康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她在西安举办六场个人演唱会,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灾区。教师节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时,组织方按惯例付给她报酬,她推辞不掉,随即捐给了教育基金会。她曾多次与自己的学生同台演出,得到的报酬仅仅是学生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有些单位知其“名气大、不计报酬、不用接送”,逢演出就邀请。面对这些情况和同事们的不平,她常说:“亏把人吃不死”,依然挤公交或打车前往,热情地为观众演唱。
            附件3 汪勇同志简要事迹
              汪勇,1971年10月出生,湖南省沅陵县人,1990年3月应征入伍,199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10月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现任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副所长、咸东社区民警。先后荣获全省优秀社区民警、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从警8年来,汪勇同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持续的干劲投入到社区警务工作中。他以社区为家,以社区群众为亲人,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群众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对待,把贴心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尊敬和拥戴。他用真心、热心和爱心塑造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汪勇同志信念坚定、恪尽职守。参加工作24年来,无论是身在军营还是警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诚的政治本色并没有因为岗位的变换而动摇。在工作实践中写下的60余万字的工作笔记,生动地折射出他对党的感恩和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在8年的公安工作中,他时刻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永恒追求,以人民为师、以工作为乐、以社区为家,恪尽职守、身体力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评价。             汪勇同志满腔热忱、一心为民。他时刻不忘亲民情怀,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俯身躬行。他积极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子女上学问题,为两劳释放、强制戒毒重点人员出面找工作,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做家务、争低保,用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温暖了百姓的心田。8年来,他帮助辖区特困学生、孤寡老人、教育重点人员15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670余起。群众们动情地说:“有事寻儿女不如找汪勇”。             汪勇同志扎根基层、敬业奉献。他负责的咸东社区曾经是一个治安状况混乱、矛盾纠纷频发、群众怨气较大的社区。为了彻底改变社区治安面貌,他把自己完全融入社区,积极深入群众家中调研,倡导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社区治安防范新格局,探索总结出了警务室勤、责、爱“三合一”工作法,辖区发案率显著下降,多个小区实现多年“零发案”,扭转了辖区治安被动局面。             汪勇同志严于律己、甘守清贫。他家境贫寒,全家人至今生活在一间租住的30多平米房子里,父亲常年重病缠身,妻子下岗待业。虽然家庭十分清贫,但是他始终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在执法办案中拒绝请托说情,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