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为同志在全省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04.06.2016 05:00
本文来源: 教育厅
尊敬的张岂之先生、赵馥洁先生,尊敬的各位学者、教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8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也谈了落实的措施和意见建议,袁宁同志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讲了很好的意见。讲的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深受教育。我感到有以下几个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一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定文化自信。张岂之先生和赵馥洁先生都谈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包容,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经验,积淀着中华民族观察世界、认识社会、体悟人生的精湛智慧,具有文明创造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精神、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中华传统学术思想中孕育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要繁荣发展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注重传承和创新。 二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甘晖、杜向民等同志在发言中强调,作为一名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学习和践行讲话精神,首先就是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如何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自身的任务和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是旗帜。灵魂不能丢,旗帜不能倒,立场不能变。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理论研究和探索的全过程。 三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郭立宏同志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必须研究中国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面临的问题为中心,在实践中发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对策,研究和回答好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刘常喜同志结合1942年5月、2014年10月两次文艺座谈会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艺术教育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将学术追求、价值认同、教学方法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培养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艺术工作者。 四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创新开放。司晓宏、王宏波等同志在发言中谈到,研究马克思主义,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要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实践的新规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发言中,大家还就我省高校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思路和建议。会后,我们将逐条梳理吸纳。在这里,我也简要谈谈自己学习总书记5月17日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和理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5月17日,又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月19日,省委高教工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学习贯彻工作。同志们一致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亲切鲜活,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关于“两个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名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学创始人张载先生倡导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和使命担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勇立时代潮头,善发思想先声,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 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抱什么态度,归根到底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谁服务的问题。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立言立说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 关于三个主要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就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的各种资源,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就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引领时代进步;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必须在学科体系建设上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同时,必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构建体系完整的学科理论和概念。 关于加强党的领导。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如何加强党委对哲学科学工作的领导?一是领导要带头学哲学,用哲学。要自觉加强学习,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哲学素养、理论水平;二是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学以人立,业靠人兴,从人抓起、久久为功。要靠制度聚人才,用行动暖人心,把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三是要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统筹管理好人才和阵地,统筹申报重大研究项目和评价评奖活动,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能力。 陕西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涵盖了所有的人文社科学科门类,学科优势明显。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省在参评的66个人文社科类学科中,有32个整体水平得分超过70分,其中9个得分超过80分。近五年,我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居全国第11位,西北地区第1位,西部地区第2位,仅次于四川。学习贯彻总书记5·17讲话精神,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委的各项工作要求,凝神聚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一要把牢方向。要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钻研党的科学理论,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要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真懂、真信、真学、真用。 二要发挥优势。要以陕西省情、陕西实际为基础,深入研究和继承陕西文化,彰显陕西文化的独特性。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注重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陕西学术话语的影响力。 三要凝练学科。要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整合学科资源,提高创新能力。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扶植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空间,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 四要延揽人才。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五要改进学风。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真正把学术理论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我们必将迎来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让我们汇聚起源源不竭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 教育厅
04.06.2016 05:00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首次参与空间站科学实验
2022年10月31日,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