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拓展上合组织合作内涵 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落户西安

23.10.2014  16:58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举行。10月20日,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五省(区)国土资源厅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学合作研讨会”作为分论坛之一,以“加强国际地学合作  促进丝路经济发展”为主题打响头炮,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落户西安。
        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处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姜岩、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局长朱马耶夫?姆罗德、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局长伊姆朗、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马克苏德出席会议。国土资源部、外交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五省(区)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直属单位、地勘行业、科研院所、大学及国内外矿业界的专家学者、公司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到会。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主持。
        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姜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讲到,“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上合组织的合作内涵。通过深化信息服务、地学国际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在地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必将为提升本组织区域地学研究水平,促进各国矿业资源研究对接、矿业经济发展,深化区域地矿领域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渊从性质、职责、任务、机制、目标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是中国国内地学研究机构,隶属中国国土资源部,挂靠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将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宗旨,丰富和拓展丰富和拓展上合组织合作内涵,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经济、利益、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指出,“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国家之间,地学合作地质学家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坚信中国、中亚、南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其他国家的地质学家通过精诚合作,一定会用好这个平台充分交流、合作研究、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共同为促进经济带相关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和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共同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宣布了“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姜岩分别为学术委员会代表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北京大学何国琦教授、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委员会地质矿产研究所马可苏德所长颁发了聘任证书。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李金发分别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局长伊姆朗、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马可苏德签订了《中乌地学合作项目协议》。协议明确了双方合作的目的、内容、责任、项目经费、财务安排、成果、知识产权、工作语言、共享和保护、项目协调、争议解决等内容。
        研讨会上,围绕“加强国际地学合作  促进丝路经济发展”主题,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塔吉克斯坦地质总局局长朱马耶夫、中国地质科学院聂凤军研究员、巴基斯坦地调局局长伊姆朗、新疆地矿局地矿研究所所长祁世军、乌兹别克矿业委员会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马可苏德、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徐学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肖文交研究员等八名专家代表进行主题发言。中国地质学家与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南亚国家的地质同行们在一起共商合作,分享工作经验,畅谈合作设想,共促丝绸之路建设。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供稿)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