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16.02.2016  13:10

  亲爱的J:

  农历新年假期一转眼就这样过去了。快得惊人。

  老公和孩子们都去了新西兰,这是我第一次没有他们在身边过年。

  本来以为会很悲催,以为除夕在母亲家吃团圆饭的时候会时不时难过一下,没想到托科技的福,我们一路“新(加坡)新(西兰)”两地联线,一起吃团圆饭。

  新西兰威灵顿的时间比新加坡快了五个小时,所幸那天孩子们午餐都吃得过饱,我们新加坡这里又习惯四点左右就吃团圆饭。所以两边时间一调整,便隔着8000多公里,同步进行了。

  把iPad摆在饭桌上,“新新”两组人互祝新年快乐。吉祥话讲完以后,便互相隔海通过视频直播两地的团圆饭佳肴共有哪些美味。

  在新西兰的老公和孩子们做的是火锅,借助当地特别新鲜的食材,摆上一桌子的生鲜海产和肉类,尤其是新西兰超级干净剔透海水孕育出来的蚌类、新西兰牛肉制成的爽口肉丸子,看得在新加坡的我们口水直流。

  不过,我们这里也不甘示弱。母亲本就一身好厨艺,到了新年当然是使出浑身解数。不管是白切鸡、卤鸭、脆皮烧肉、五香卷、干笋煲,那都是我们百吃不厌的无敌料理。看得新西兰的孩子们“哇哇”直叫。

  就这样,我们一路Facetime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忙着吃又忙着和新加坡的家人、新西兰的老公孩子们说话,看他们吃什么,欣赏他们的吃相,根本没有时间可怜自己。这倒是和我早前担心的大相径庭。

  不仅团圆饭如此不一般地吃了,拜年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居然没有那种我以为会出现的,自己没有办法亲自在现场给红包的难过。

  你说,通讯科技是如何改变了距离。平时难免埋怨电邮、互联网、智能手机导致我们今天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但是在这种时候,还真的要多谢科技带来的好处。如果只能够通过电话联系,我想我今年过年必定不会是现在这个平和的情绪,难免是要掉几滴眼泪的了。

  年初二,向来都是和老公的老同学们一起过的。但今年他和孩子们不在,我也不受邀请了。所幸的是,老同学R从香港回来,很乐意地请我去大吃一顿。我们两人在餐厅聊了将近四个小时,都打烊了才甘愿离开。

  聊的都是一些无聊的事,但就因为是无聊的事,才那么好聊。可以坐在一起,尽说无聊事还能说上四个小时不嫌烦的朋友,上哪里去找。

  R说,如果不是因为我的老公孩子们不在新加坡,我也不会在农历新年有时间理睬他。他说的没错,这几个星期来,手上的时间仿佛突然多了,和许久没有联系的旧同学、旧同事、旧朋友突然都一起上馆子吃饭。所幸有他们,所幸有R,我度过了很多个开心的饭局。

  和R吃完饭以后,我在雨中开车过来见你。你还好吗?

  人与人之间,都是一种感觉。感觉近了,就近了;感觉远了,就远了。有的人,很久不见一见面还是感觉很亲近,像R。有的人,每天见面还是感觉很遥远。有了新通讯科技,又让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近的远的,有了新的感受和可能。

  其实,往后我也不会特意开车过来这里了。既然你一直都在我的脑海、记忆和想象中,不管你在哪里,我们之间没有距离。(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周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