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跨区域通办”朋友圈 扩至11省份23个地市区县

21.08.2021  08:51

  记者20日从市行政审批局获悉,我市紧紧围绕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着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四最”西安营商品牌。目前全市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今年推出的10个“一件事”累计办件量149551件;“跨区域通办”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共办理通办事项6.13万件……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

  今年10个“一件事”累计办件量149551件

  我市聚焦审批事项最少,全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据市行政审批局相关人员介绍,按照市委“市级统筹、重心下移、权责对等”的工作要求,坚持精准放权、充分赋能,市级层面累计取消、下放行政事权118项,重点对2020年下放的36项行政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

  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市级层面重点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区县、开发区层面重点推进事项划转。截至目前,进驻市级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577项,进驻比例达84.8%;区县、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累计承接事项3586项,初步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以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2020年,市上统筹推出10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今年,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从市级层面统筹推出“出生一件事”“机关事业单位入职一件事”“交房一件事(交房即交证)”“二手房交易一件事”等10个具有示范作用的集成改革。截至7月底,10个“一件事”均已开始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累计办件量149551件。

  持续优化“一网通办平台

  市民累计提交办件量75万多件

  2018年6月,西安市政务服务网建成并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政务服务网络互联互通。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升级,2019年9月底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运行。上线事项数量16946项,有办件量的事项有4800项,占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的28%。已有注册用户170.6万,市民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累计提交办件量75万多件。上线10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模块,均支持服务指南展示,其中43个套餐支持在线办理;上线21个跨区域通办服务,包含跨省通办、跨市通办、两区通办、三区通办、四区通办、六区通办。上线13个特色服务模块,如建设项目代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水电气暖联合报装、就业援助、三个经济、三改一通一落地等。

  为加快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了“西安政策通”系统平台。截至8月中旬,“西安政策通”系统平台累计发布政策183条,平台访问量10万人次。

  推动“跨区域通办”新模式

  今年以来办理通办事项6.13万件

  聚焦服务水平最优,我市全力推进大厅服务提质增效。各级政务大厅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审批服务模式,全市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限时收件,企业群众从抽号到接件不超过30分钟,方便企业群众快速办事。

  我市还通过线上全程网办、线下代收代办、多地联合办理等方式,建立便民高效、标准规范、协同互信的“跨区域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西安与南京签订“跨省通办”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可办事项清单92项;积极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涉及地市联系对接,对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四省“跨省通办”可办事项进行摸底梳理,推出150项西安可“跨省通办”的高频事项;指导区县、开发区推行“跨区通办”,市区两级政务大厅设置“跨区域通办”窗口,指导雁塔区、高新区、曲江新区等区县、开发区开设“跨省通办”线上专窗,实现电子证照库动态调取、实时核验、异地互认。截至7月底,全市所有区县、开发区均已开展“跨区通办”业务,与11个省份23个地市区县分别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今年以来,共办理“跨区域通办”事项6.13万件。

  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

  85.5%公民个人事项可就近办理

  我市坚持行政许可事项向市区两级大厅集中,公共服务事项向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便民服务事项向社区便民服务站下沉,合力推进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通过改造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新建政务服务驿站,与银行、交通枢纽、邮局等合作建立办事网点,加快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同时,不断推动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部门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办理,满足群众“就近办”办事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提升改造1076个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建59个便民服务驿站,培育154个“15分钟政务服务圈”示范点,85.5%公民个人事项可就近办理。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