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在中国西部创新港举行

27.10.2020  21:28

  24日,“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高峰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召开。来自国内智能传播、网络空间安全、计算话语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媒体人和各高校百余位师生参加了论坛,共同为推动跨学科视域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深入交流、互融的有效路径出谋划策。

  在致辞中,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院长提出,21世纪以来,大范围、深层次的技术变革使新闻传播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学科发展已成为一条必经之路。他也给出了自己思考:任何跨学科,都要从学科发展立场出发,从学术建构与人才培养层面出发,通过宏观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模式创新,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跨学科平台的发展。

  作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设置了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卓越人才培养、传播科技革命与新闻研究范式革新、数据科学与新闻传播的互通融合、技术伦理与媒介化生活四个分论坛,为各学科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提供充分空间。

  开幕式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洪忠教授、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许小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洪晓鹏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张洪忠教授提出,智能传播时代下,传统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已不适用,急需研究范式的拓展。因此,传播学应该走向新的交叉学科领域,进而获得对新问题的更强解释力。

  许小可教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公开数据的价值。他强调,数据是跨学科的基础、是新闻传播行业和科学研究领域最关键的要素,未来应更加关注基于实证数据驱动的计算传播学研究。

  洪晓鹏研究员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与新闻媒体融合的深入思考,认为视频监控发展的道德、法律、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最后,他总结道:“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但其发展实际上仍方兴未艾。

  彭兰教授通过远程交流方式,探讨了人与机器共同作用下的“人-机文明”,认为这种新的文明既可能延续与丰富人类文明,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偏离人类文明的既有轨道,进而酝酿风险。因此,技术将为人、机器以及文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沈阳教授认为,通过对弱信号的意义构建和数据捕捉,可以尽早发现触发事件,加快风险识别过程,为后续的风险分析、评估和应对争取更多时间。这对于未来人类大危机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发表的精彩学术观点,向观众们展示了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研究的丰富图景。本次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教务处共同举办的(文/胡雨思  图/魏小璇 禹诗雨)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