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凿壁偷光的真实性

08.02.2015  21:16

  匡衡凿壁,也不必天天晚上有光,有光时读书,无光时睡觉,或者囊萤、映雪、借月读书,个人安排,别人管不着。内室一定隔着厅堂和院落,“汉朝建筑风格”难道跟今天相反,是前后(南北)毗邻,而不是两侧(东西)毗邻吗?实在无法想像。

  我认为,匡衡凿壁偷光的事情,完全可以是真实的。理由如下:

  一是,即使记载匡衡凿壁偷光故事的《西京杂记》“其书浅俗”,“多有妄说”(颜师古言),但不浅俗、不妄说的《汉书》《匡衡传》却也明白记载着匡衡家贫好学的情况,贫穷到“佣作以供资用”的地步。可见,凿壁偷光跟匡衡的家庭条件吻合。

  二是,《汉书》本传关于匡衡有“父世农夫”的记载,可见匡衡家住乡村,那里没有富人区穷人区之分,房子完全可能家挨户连。与一个世代为农的穷人比屋而居,邻居显然也富不到哪里去。厅堂、院落云云,可以是没有的。

  三是,记载这个故事的《西京杂记》,所用词语,“邻舍有烛”“穿壁引其光”,既没有说邻居是富人(有蜡烛就算富人,这标准未免太低了,请别忘了那是物资空前丰富的汉朝),也没有用动静较大的“”字。情理上,完全讲得通。

  四是,笔者本人虽然远没有匡衡好学,家也不至于穷到买不起“洋油”(煤油)、点不起电灯的地步,但是,儿时借光看书的事的确有过。邻居家的灯光透过板壁的缝隙照到我家。邻居家的灯光有“厅堂的”,也有“内室”的,一板之隔,想挡都挡不住。农村人淳朴,即使是内室,灯光互透,咳嗽之声相闻,都是不介意的。

  除了上述四条理由,我认为,凿壁偷光的故事,寓意无非是劝学、励志,没有诲盗诲淫、血腥暴力之类的副作用,充其量,不太符合用眼卫生的科学道理。有益无害的故事,否定它作甚?(亚    瑟,文章摘自《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