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大众旅游时代 陕西这样“+”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李克强总理指出,旅游产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汪洋副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是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国务院密集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旅游局杨忠武局长指出,“十三五”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黄金发展期,陕西旅游发展将以落实《陕西省旅游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为主线,以“全域旅游”和“旅游 ”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在延安市日前召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杨忠武局长再次强调,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与110多个行业相关,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增加4.3元,对住宿业、民航和铁路客运业、文化娱乐业、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分别超过90%、80%、50%、40%。2015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10.8%。据初步核算,去年我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8.13%。旅游业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百姓消费第一选择,跃居消费第一位。旅游不仅仅是消费热点,更多是投资热点,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去年我省完成旅游投资633.85亿元,同比增长26.7%,分别高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13.7、18.6个百分点。
基于旅游消费发展这一趋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旅游业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调结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把三产培育成产业主体。2015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三产首次超过二产成为产业主体。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7%,较2014年提高2.7个百分点。越发达的城市三产比重越高,北京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80%,上海、广州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70%。旅游业是三产龙头,能有效融合一产、二产,带动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优先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定位为综合性新兴支柱产业,要求综合产业综合抓,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安排5亿元设立陕西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前期募资规模50亿元。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一批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扩大了陕西旅游体量。省政府建立了由33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全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各部门支持下,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交通环境、消费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得到空前改善。各市和大多数县区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来定位、来推进,出现了竞相发展的局面。
旅游业是惠民生的重要载体
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灵活,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10.2%。“十二五”期间,全省旅游业累计直接就业703万人,占全省城镇居民新增就业人数10%。同时,与别的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不仅带来物质上的脱贫,而且带来精神上的脱贫,是典型的“造血”而不是“输血”。我省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建成了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区,带动60万人脱贫。
针对旅游扶贫,积极陕西探索“六个一批”旅游脱贫模式。通过旅游示范县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旅游景区带动脱贫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带动脱贫一批,试点村发展乡村旅游直接脱贫一批,汉唐帝陵旅游带发展脱贫一批,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脱贫一批。编制《陕西省旅游扶贫五年行动计划》。完成31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的公益规划编制工作,并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试点村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安康旅游扶贫培训拓展到陕南三市。用好国家政策性银行小额扶贫贷款,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及其它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