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近期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奖励

22.09.2014  00:22
            近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             ——该校两项成果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公布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该校徐德龙院士主持完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和刘克成教授主持完成的“面向转型期我国城乡建设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得二等奖。此次陕西省高校(包括军队院校)共获准31项,该校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针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按产品划分专业,学生知识面窄,难以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问题,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根本性变革。“面向转型期我国城乡建设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从探讨转型期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入手,提出立足本土,回应时代的专业教学理念,确定着力基础课程,优化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据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4年评选一次,代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             —— 该校教师和集体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日前,2014年部分国家级、省级先进荣誉评选结果揭晓,该校教师和集体获多项称号。其中,彭党聪教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刘克成教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杨柳教授和张耀君教授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蔡安江教授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教师李焱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该校土木学院获“陕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建筑学院和附中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 该校获“2014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省委高教工委下发《关于表彰2014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的通报》,对各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进行通报表彰。该校报送的《览人间真善美 育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博物馆展览育人”新平台》获一等奖。此次活动全省各高校共上报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63项,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8项。             ——该校大学生团队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会上公布了全国首批100个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由该校学生王帅、陆磊磊、王梦祎等组建的大学生“本土营造志愿者团队”获此殊荣。该团队是由多个不同学科的学生志愿者自发组成,在该校建筑学院、土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入国外现代夯土材料方面的相关科研成果及理论,在“高科学、低技术”理念指导下,遵循经济适用、简单易行、环保舒适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本地可得的自然资源,探索适合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的现代夯土绿色民居设计与建造体系,并通过以甘肃省会宁县马岔村为基地展开示范建设,进一步验证和实践其培训和推广模式。此前,该团队所研究的项目曾先后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交叉创新一等奖,“力诺瑞特”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等。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