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降雪时间这么短? 气象学家解读陕西这场雪

13.01.2016  09:49

  气象专家表示,1月12日晚到13-14日我省转受偏北气流和地面冷空气影响,天气以晴为主。虽然雨雪结束,但今日早晨气温低,容易结冰,出行一定注意保暖和行车安全。

  为啥此次降雪时间这么短呢?为什么感觉现在雪越来越少了?这次降雪雪片很大为啥降雪量不高?就读者关心的问题,气象专家进行了解读。

   为啥此次降雪时间这么短?

  来自气象台的消息说,11日贝加尔湖冷高压南下影响我省,我省各地阴天为主,中南部有弱降水。记者从西安市气象局了解到,按照西安市政府安排部署,西安市人影办积极组织实施增雨作业,截至1月12日7时,共发射火箭弹24枚,燃烧碘化银烟条70根。在自然和人工干预影响下,11日20时至12日7时,西安普降小雪,局地中到大雪。

  气象专家表示,1月12日晚到13-14日我省转受偏北气流和地面冷空气影响,天气以晴为主。这场雪到昨天下午就彻底结束了,今天天气即将转为多云到晴。

  此次降雪时间咋这么短?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贺皓表示,此次南下的冷空气强度不大,维持的时间短,所以导致降雪的时间比较短。

   为什么感觉雪越来越少?

  80后读者杨先生说,记忆中,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一到冬天就下雪,下好几天,雪厚的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整个冬天几乎都在雪中度过,可现在雪似乎越来越少,冬天的感觉也越来越淡了。

  雪真的越来越少吗?对此,气象专家并不认同。贺皓认为,说到雪情,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拿今年冬天来说,前半段雪可能少一些,但后半段有可能会多一些。总体来说,西安并不是多雪的城市,因为城市温度比较高,能积住雪的情况还是少一些。如果走到农村去,特别是靠近山区的地方,雪还是又多又大的。

   雪片和降雪量没直接关系?

  统计显示,此次雨雪过程较弱,11日8时开始首先影响我省西部地区,11日白天关中西部、陕南东部、关中东部出现雨雪天气,而到了11日晚10时西安开始出现雨夹雪,截止12日下午3时,我省除了陕北北部其余大部出现雨雪天气,以零星小雨雪天气为主。定边、吴起、洛川、延安、关中、陕南部分地方共30个市县出现0.1~6.8毫米的小雨雪天气,最大永寿(6.8mm),西安降水量1.0mm,降雨量最大为蓝田灞源镇4.5毫米。

  此前,纷纷扬扬的雪片让人满怀希望,以为会迎来一场大雪,可实际上此次降水量并不大。

  之所以下的是大片的雪花,而不是小雪粒,贺皓解释,是因为此次天气过程中,水汽相对之下没那么充沛,造成雪里含水量少,比较蓬松,因此下的就是大片的雪花。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浩宇

   西安辖区高速路早高峰出事故45起

  1月11日晚至12日,西安迎来2016年首场降雪,因路面湿滑,昨日的早高峰明显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

  记者从西安交警部门了解到,昨日上午7时至10时30分,西安辖区绕城高速浐河桥段和西禹高速渭河桥段因积雪导致多起事故。在此期间,西安辖区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45起,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南三环部分路段也发生多起交通事故。

  西安市市政部门及时发布启动融雪预案,加强管辖区域立交桥、人行天桥及重要路段的巡视,同时清除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顶棚上的积雪。对可能出现积冰的路段,在清扫过后播撒融雪剂。降雪后,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立即启动《冰雪天气线路运行预案》,在太白路立交、三爻村坡道、雁翔路坡、太华路立交、星火路立交、西门外隧道、长安路立交等积雪路段做好车辆安全督导,协助驾驶员安全进车站。记者 李小博 张莉 段晓宁

   记者实验:这场雪沾下不少灰

  2016年西安的第一场雪,从1月11日晚开始,久在雾霾中的人们希冀这场雪能让空气质量好一些。昨日,记者实验显示:这场雪确实“沾走”不少灰。

  实验时间:2016年1月12日13时至16时

  实验方法:微波炉蒸馏法

  采样地点:1号样本采集于曲江一办公楼四楼平台,2号样本采集于南二环东段绿化带,3号样本采集于科技二路枫叶新新家园。

  样本质量:均为无明显污染物的表面积雪,重量均为50.02克(有正负差0.02克)。

   实验步骤:

   1.融化后检测TDS值

  将三份样本分别置入清洁的白色瓷碗,自然解冻后用某品牌TDS(TDS为溶解性总固体的缩写,它表明1升水中溶解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单位:毫克/升。TDS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检测笔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1号样本:207;

  2号样本:118;

  3号样本:107;

  同时,记者对一份纯净水进行检测,结果为67。

  一般情况下,TDS值越低,表明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越少,水质越好。

  2.目测雪水颜色

  三份样本完全融化后,记者对雪水颜色进行了目测,结果显示:

  三份雪水表面均有不少的黑色漂浮物,雪水浑浊,碗边均沾了一圈黑色污渍。

  3.完全蒸发后观察残留物

  记者将三份样本放入微波炉内,用高火模式进行水分蒸发,25分钟后三份样本的水分完全蒸干,目测结果显示:

  1号样本:碗底及周边均有灰渍残留物;

  2号样本:碗底及周边均有灰渍残留物,且颜色比1号样本深;

  3号样本:碗底及周边均有灰渍残留物,碗边灰渍比1号2号样本颜色浅一些。

  实验结论:这场雪明显沾下了不少灰,虽然因实验条件所限对PM2.5的清除效果尚无法得知,但对空气质量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看来,洁白的雪并非我们视觉感受上的那么干净,建议大家下雪天出门还是尽量打把伞,浅色的衣服沾上雪,待到雪干后,可能会留下痕迹。记者 白丁 乙实 文/图

   >>专家解析

   雨雪天气冷空气活跃 有助于驱霾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顺熙表示,雾和霾其实是两种物质,雾是由水汽凝结形成,属液相水滴,它衰减大气能见度,对我们健康无害;霾是干物质,主要由来自各种源排放的不同粒径细微颗粒物等组成,影响能见度,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降水过程可对霾起到冲刷作用,而从气象学角度讲,降雪也是一种降水过程,雪花在飘落过程中可以吸附霾中的细微颗粒物,随雪花降到地面,进而起到减轻霾污染的作用;此外,在雨雪形成过程中,一般会伴有冷空气团的活跃,常伴有明显的空气对流活动,通俗地讲就是会刮风,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霾污染。

  此次西安降雪过程如果时间长一点、强度再大些,西安市民说不定就会见到久违的蓝天。

  不过,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贺皓认为,雪是在高空形成的,有一个较大的凝结核,而PM2.5太小了,不会参与到雪的形成过程中,下落过程中,沾染的霾也微乎其微。但接连霾天之后,即便赶来“救场”的雪没有被PM2.5污染,还是会带走很多空气中的浮尘。记者 白丁 乙实 毛蜜娜

   2015年为我国“史上最热一年

  较常年同期偏高0.95℃,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高

  中国气象局12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平均气温创下新高,堪称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史上最热一年”。

  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5℃,较常年同期偏高0.95℃,创1961年以来新高。从空间分布看,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以上,其中东北北部、西北大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及内蒙古大部、辽宁中部、四川东部和南部、贵州西部等地偏高1至2℃。

  分省区看,全国31个省(区、市)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其中北京、四川、宁夏、广东、广西、新疆、河南、贵州、辽宁、青海10个省(区、市)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

  不仅是中国,2015年也是全球“热年”。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介绍,2015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异常偏暖,厄尔尼诺事件继续发展。截至2015年12月,本次厄尔尼诺已成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强度达到历史上第二强,仅次于1997/1998年度。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