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足迹

05.05.2015  17:06

  当路遥以生命书写的《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他的创作达到巅峰之时,1992年11月17日,年仅42岁的路遥被病魔夺走了生命,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的天宇间陨落了!从那时起,我就把对路遥作品的追捧,转向了对路遥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敬佩,因为,路遥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劳动者构建的“平凡的世界”。2014年五一假期,我完成了一次寻访路遥足迹的行程,探访了榆林市清涧县、延安市延川县两处路遥故居和路遥就读过的延川中学,又到延安大学路遥墓地凭吊。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文字《追寻路遥的足迹》在《文化艺术报》上刊登。文章的末尾,我写道,“难忘的追寻路遥之旅,这仅仅是开始....。。”。此后不久,我抓住一个周末,继续追踪路遥足迹,这次的目标是铜川陈家山煤矿和甘泉县——《平凡的世界》创作地。

  夏日的西安,太阳早早就升起来,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开车出发,走西铜公路从聂冯上新高速到铜川南下高速,行驶40分钟到照金镇,焕然一新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我们进入参观,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离开照金,经过薛家寨,停车仰望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之意境,未到景区。经过川口田家咀镇,停车农家用餐,再一路向东北方的瑶曲镇奔去,行驶大约5公里,便到了陈家山煤矿,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有大煤矿。绕矿区街道一圈进入矿机关大院,林木茂盛,绿荫很浓。大院右侧是招待所,进入问服务员可知道作家路遥曾在哪里写作?回答说不知道,问招待所多少钱一晚,服务员说不对外不收钱,要住房间找矿长批条子。嘿,都什么年头了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稀罕。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一文中告诉我们,1985年秋,他身兼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一职,来到陈家山煤矿,在距离矿区不远的矿医院一间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伟大的创作必经过艰难的孕育,《平凡的世界》同样如此。路遥虽然为小说写作准备了5年,但万事“开头”难,真正开始动笔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是交响乐的第一组音符,它将决定整个旋律的展开……。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一天、两天过去了,除过又增加了一堆揉皱的废纸外,眼前仍然没有一个字。三天之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他给远在延川县的弟弟王天乐打电话说,三天了,小说开不了头,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听得王天乐惊出一身冷汗。王天乐想了一会对路遥说,你平静点,现在就好像孕妇进了产房,生下生不下谁都救不了你。路遥说知道了,我主要是想说一说话,心里能畅快一点。他对弟弟说,如果三天内不打电话,就是把小说的头开了,这三天你不能离开县城。王天乐在延川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呆了三天,电话一响就万分紧张。规定的三天过去了,电话没来,王天乐高兴地把同伴摔倒,告诉他,晚上我请客,我哥的小说开头了,说完便失声痛哭。而这三天让路遥“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冷静地想一想,三天的失败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一开始就想吼雷打闪。其实,这么大规模的作品,哪个高手在开头就大做文章?黑暗中似乎有一道光亮露出。于是,顺利地开始了。

  让我们再捧出《平凡的世界》,看看那折磨大作家的小说开头是怎么写的: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起笔自然流畅,如山泉般汩汩涌出,一个多么平凡的世界。

  我来到招待所旁边的三层老楼,一楼房间凌乱空闲,二三楼是办公房间,其中三层最里边一间挂着组织宣传部牌子。可惜今天周末没有人,使我无法与之对话,我流露出失望的神情,但我很快又释然,毕竟在陈家山煤矿的宣传资料上记载有路遥:

  铜川陈家山煤矿是国有大型煤矿,而且是老煤矿。早在50、60年代就开始作为中国煤炭出口的生产基地。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关中平原北端,北山山脉之中。这里有很多煤矿,最早开发煤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其中,解放后最有名的反剥削的历史教材就是在这次事故的事发地点——陈家山“霸王窑”(解放前资本家在此草菅人命的挖煤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在此生活锻炼过不短的日子,《平凡的世界》其中的“铜城”就是“铜川”的缩影。而且,路遥的弟弟,也就是《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就是作者弟弟的缩影,他就是陈家山的一个普通的矿工。

  看着眼前这栋旧楼,我把它想象成路遥曾经生活的地方,路遥就是在这座矿区开始动笔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此刻,我已经多么近距离地感受到路遥创作那一刻的气场啊。

  离开陈家山煤矿,经过瑶曲镇,往前是一段峡谷,走上国道进入黄陵县,看到国道边的观景台,这里是观赏黄帝陵全貌的最佳位置,如果不是走国道,就会错过这处观景台。由黄陵上高速过富县奔向甘泉县下高速,通往县城还有22公里,因刚下过雨,路上有冲刷下来的泥浆,快速行驶中出现侧滑情况,紧握方向盘保持车稳定。19点半抵达目的地——甘泉县城。

  甘泉县城南神林山麓,有泉水,飞流激射,清澈透亮,厥味甘美,饮之心旷神怡。隋炀帝因之赐名美水泉,甘泉县因此得名。

  来到县城先找到政府招待所,现在已改为甘泉宾馆,不仅名字变了,而且原来招待所窑洞式院落也已被拆除新盖成大楼了。这里已经没有丁点窑洞招待所痕迹。

  1979年8月,路遥在甘泉县招待所用21天时间创作出《人生》这部转变自己创作命运的小说。1986年秋,路遥在吴旗县武装部的窑洞里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写作,在延安宾馆写完第二部。1987年秋,路遥当时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为了能有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写作,路遥住进了榆林宾馆,开始了第三部的写作。“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这,就是路遥的信念。1988年5月25日,路遥在甘泉县招待所写《人生》的那个窑洞里,最终写完了《平凡的世界》。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写道:

  这也是一种命运的暗示,在那时,我写出了自己初期的重要作品《人生》,那是我的一块“风水宝地”,而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人生的纪念。想起几年前那个艰难的开头。想不到今天竟然就要结束。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这是从未有过的危机体验——由快乐而产生的危机。终于为全书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在这一刻,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说过的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平凡的世界》所获得的巨大社会反响证明了,路遥呕心沥血完成的这部百万字巨著是最好的!

  我们沿街漫步浏览,路过县政府,看到后边高层住宅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县政府压在脚下,又是一处规划败笔。沿着石阶上到另一条街道,路边还有窑洞式住房,算是留下一点甘泉县旧踪。

  第二天早上从县城出发去白鹿寺,资料显示那是一座唐代就有的寺庙,特别是保留着一棵千年古银杏树。开车半个小时后离开县道下坡经过洛河上的一座过水桥,再上坡来到寺沟村,打听白鹿寺,村民指着不远处的大树说,就是那里。白鹿寺的石券庙门显得厚重庄严,两侧石兽年代久远,门楣上书众宝寺。门洞中间摆放一尊弥勒佛,寺内三进院,正在维修中。一位甘泉本地的彩绘艺人正在给墙壁描绘,他慨叹,这样的手艺挣不下钱,没人愿学,眼看也要失传了。我们鼓励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手艺得以延续,也能获得一些政府补贴。中殿后面一座石砌的大殿已经坍塌,门前几方石柱础显示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和宏大的建筑规模。据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  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白鹿寺最值得说道的是寺院东侧那一棵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我们围绕古老银杏树,仰望、抚摸,感慨不已。临走时来到西厢房拜访寺院住持仁耀老师傅,他是运城人,已经86岁,但精神矍铄,看不出是86岁高龄老人。他与老伴10年前来此经管寺庙。他说,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因为其坐落在白鹿原上,人们便称其为白鹿寺,10年前刚来时古老银杏树已显枯萎,他们精心养护,使其重现生机,又靠化缘恢复建起大雄宝殿。我们对他继承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尤其是古老银杏树的善举表示由衷地敬意。

  甘泉美水滋润,千年银杏庇荫,难怪路遥说这里是他的风水宝地,名副其实啊。

  此次追踪路遥足迹之旅,心满意足……(作者:郑世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