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魅力田野的诗和远方

26.10.2016  01:33
追逐魅力田野的诗和远方 - 农业机械化信息
追逐魅力田野的诗和远方 - 农业机械化信息
来源: www.sxnj.cn

 
太白县蔬菜机械化移栽
  

眉县猕猴桃果业机械化生产

中国农机化导报 记者王建鹏

减少劳动强度,让果业和蔬菜种植实现全面机械化,是农机人孜孜以求目标。2013年,陕西省农机局下发了《全省十大农业全程机械化模式创建实施方案》,在洛川、眉县、大荔等地建设示范基地,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各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苹果、猕猴桃、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已形成雏形。

苹果: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天地宽

陕西是全球最大的连片种植苹果区域,种植面积高达1000万亩。苹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施肥、修剪、打药、套袋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已成为果业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发展果业生产机械化,已成为陕西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

在陕西省洛川县,果园大都是农民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大,农民惜地,几乎所有农户的果园出现了同一个问题——果园密闭,造成作业不便、费工费力,再好的机械也很难施展“才华”。洛川县农机中心副主任白青说:“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每天人工费用近百元,所以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但农民传统种植模式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很有难度。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采用现有的机械代替人工操作。同时,收集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文件、资料和图片数据,创建出一套以机械作业和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全程机械化果园生产模式。”洛川县绿佳源果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刚良给记者算了笔账:机械化生产苹果,果大型正,平均每亩可增产400斤,增收960元。中耕140元,除草30元,施肥50元。植保可节约劳动力1人,节省劳动日6个,合计节约600元。亩均增收节支总计2020元。

在洛川县,海升集团、华圣果业等企业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千阳县示范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在农机农艺结合基础上实现了突破,有效地解决了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千阳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勤太对这种栽植模式也十分认可,他说:“这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农户种植苹果机械难作业的问题,结合海升苹果千亩示范园的实际,我们从栽植、疏花疏果、管护、施肥、浇水、生草、割草、病虫防治、采摘、储藏等技术环节入手,在苹果生产各个环节实现机械操作。”

猕猴桃:示范推广前景广阔

猕猴桃是陕西省的另一个拳头产品,种植总面积超过100万亩。但是猕猴桃种植和苹果一样,同样存在着费工费时的问题,全程机械化同样急待解决。

眉县是猕猴桃的优生区,猕猴桃种植面积近30万亩,占全国面积的18%,猕猴桃已成为眉县优势农产品和主导产业。眉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薛云飞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我县承担了陕西省猕猴桃全程机械化的任务,目前已建成生产示范园面积1000亩,完成机具引进、选型、试验。制定了猕猴桃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形成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推广了关键生产环节的新型农机具。”

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朱彩萍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村3600多亩地,3200亩都种了优质的徐香猕猴桃。可是在2013年以前,地里的活基本上都是靠人工,费时费力,成本也高。多亏了县农机中心帮我引进了太阳能杀虫灯、手推式机动喷雾机、便携式割管割草机等机械,不仅节省了人工,猕猴桃也比以前长得好了。”无独有偶,齐峰果业是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有机猕猴桃基地3000多亩。在猕猴桃基地,齐峰果业经理马永红说:“猕猴桃生产每个环节都不等人,在农忙的时候,基地很难雇到人。这几年县农机局帮我引进了很多机器,帮了我们的大忙了。”眉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过四年反复试验,形成了猕猴桃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机械装备配套模式、生产经营模式及技术规范。通过生产、管理、销售、效益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为最佳经营模式。陕西省农机局副局长上官永对该经营模式充满信心,他说:“以果园施肥、机械植保、割草除草三个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与人工作业对比,每年亩平均节约成本650元,千亩猕猴桃园每年可节约成本65万元。眉县30万亩猕猴桃,全部推广该生产模式后,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达41亿元。全省100万亩猕猴桃园,推广该生产技术模式后,年增加经济效益140亿元。”

蔬菜:力争全省呈星火燎原之势

陕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适宜多品种蔬菜种植,但是,设施蔬菜面积较少,绝大部分为露地蔬菜。立足当地蔬菜机械化生产实际,从2013年开始,陕西省农机局在大荔县、太白县等地建设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推广先进适用的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积极探索适应陕西特色的设施及露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在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承担项目的县主要示范推广机械耕整地、机械开沟、起垄机械化技术,机械播种育苗机械化技术。据大荔县农机局局长王小浪介绍,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农机部门推广了滴水灌溉、机械加温、自动控温等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设施蔬菜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可提高30%左右,销售价格提高10%-20%。

在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方面,各项目县主要在示范园区内开展试验、示范、新机具推广,通过加强对技术模式、装备模式、生产经营模式创建和验证,采取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措施,形成了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大荔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涛告诉记者:“我县长年种植红萝卜面积为10万亩,主要以露地生长为主。萝卜播种、收获全部靠人工完成,解决萝卜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引进了小颗粒电动播种机、多功能覆膜开沟机和茎块类收获机等机械。机械化播种红萝卜一天能播种50亩,而且机械是精量播种,不需剔苗,每亩就能节本310元,红萝卜亩产提高10%—20%,商品率提高10%左右,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蔬菜产业是太白县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全年10万亩基本全是蔬菜,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据太白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王向荣介绍,甘蓝、白菜、萝卜、花菜是当地的优势产品,并且这些蔬菜生产初步实现了耕整地、起垄覆膜、移栽、植保、收获、清洗等生产关键环节的全程机械化,特别是蔬菜移栽机、蔬菜清洗机、起垄覆膜机等新型农业机械深受农民欢迎。

目前,太白县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并力推“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机推广部门+农户生产”的两种经营模式。

面对全省蔬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陕西省农机局局长何存贵信心满怀地说:“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我们虽然目前已形成一套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但仅局限于县示范区,为了使项目发挥更大作用,今后应在水肥土地条件相同的区域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要适时召开有关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现场演示会,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看到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在我省呈星火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