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15年“送教下乡”活动求实效

14.11.2015  11:38
            从2015年10月21日到11月11日,渭南市2015年“送教下乡”活动先后在华阴市、潼关县、澄城县、大荔县、白水县、蒲城县、华县等县(市)进行,为时20余天。             初中理化、思品、历史,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城乡教师2600余人参加培训。送教形式以“市县互动、多轮跟进、攻坚薄弱、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示范课观摩展示、学科讲座、互动研讨、专题报告等系列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和提升中小学薄弱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要求,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渭南市2015年送教下乡说课现场

渭南市2015年送教下乡专题报告会现场
              本次“送教”活动,示范课教师准备充分,课堂展示,教师能积极营造氛围,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用科学的方法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喜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整个课堂贯彻了新课程、新理念的课改精神;示范课结束后,讲课教师进行说课,通过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内容,使教师熟悉了课程标准,把握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师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之后,听课专家并对示范课进行点评,专家评课,既实事求是,又客观公正,看得准,点的透,既能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又能找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既能评价出课堂教学中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又能评价出课堂教学的特点,真正体现了规律性与个性的结合,也体现了激励性与问题性的结合,整个课堂评价科学实用,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令授课教师信服,让听课教师佩服。讲课、说课、评课结束后,讲课教师、学科专家与受训教师对示范课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互动研讨活动,教师们就教学设计,教师引导、课堂效率等方面畅所欲言,并以此为契机,分享课堂教学经验,为自己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到了真本领。通过县市区组织的学科专题研讨活动,促进了县域学校间的沟通和了解,以主题研讨为内容,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实现了县域校际之间教师的互融共进。专题报告,每县由两位专家主讲,所有报告都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就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旁征博引,作了精彩而生动的讲解。报告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语言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主题讲解深刻透彻,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效果明显。             “送教下乡”是我市教育局2015年的一项惠民工程,这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县域之间的学科交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并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文/韩召毅)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