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勇往直前——西安治污减霾脚步从未停歇

30.11.2016  12:06

西安日报

■首席记者 马昭                                                  


虽然地处黄土高坡,让西安的治污减霾工作比其他城市的难度系数翻了几番,但老陕生来的执拗却偏偏要逆流而上,在劣势中求发展;虽然每月要与全国74个城市一同参加空气质量排名,而且队伍中不乏海口、拉萨、厦门等具有“先天优势”的城市,但西安却从未畏惧,一步一步地从倒数开始向前追;虽然一整年的努力有可能被猝不及防的几场沙尘暴抵消殆尽,但顽强的西安人却从未停止治污减霾的脚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努力,一分结果。2013年西安优良天数138天;2014年优良天数211天,比上年增加73天;2015年优良天数251天,比上年再增加40天。2016年前10个月,西安优良天数为183天。3年来,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务院考核组去年在对陕西省大气、重点流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核时认为,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前列,治理雾霾成效显著。


西安在全国率先提出“治污减霾”口号


2013年西安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治污减霾”的口号,将其作为首要的民生大事和环境治理“一号工程”,集全市之力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全市治污减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专职负责治污减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专人对区(县)、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治污减霾工作进行协调、督办和考核,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也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推进和落实各项治污减霾工作任务措施。结合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实际,不断完善工作机构,2015年在市治污减霾领导小组增设建筑工地扬尘、渣土清运、餐饮业、燃煤锅炉拆改等八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由1名副局级领导专职担任,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形成了“多方联动、合力攻坚、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


3年砸重金近百亿元只为治污减霾


三年来,根据西安大气污染源特点,各级投入财政资金97亿余元,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五项治理”措施。


通过“压煤”,3年全市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335台,建成区内20蒸吨以下地方燃煤锅炉实现清零;通过“抑尘”,实现了主干道及二类以上道路立体保洁;通过“减排”, 对燃煤锅炉进行了提标改造,采取“淘汰、限行、提升油品”等措施,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通过“增绿”, 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容量;通过“禁烧”,有效遏制秸秆、垃圾、树叶焚烧和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连续6年实现夏秋季秸秆禁烧“零火点”。


铁腕治霾 3年追责167人


西安已经把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制定了《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年度、月度《考核办法》,将治污减霾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半年、年度考评,每月对区县、开发区落实治污减霾各项措施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向媒体公布考核结果;对重点任务按照周、半月、月3个层次进行现场督办,实行月通报制度。采取周报告、月考核制度,每月对21个区县、开发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核排名。据市监察局统计,3年来共对 167名责任人因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进行责任追究,其中处级以上99人。同时,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重点污染企业“从重处罚”“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并在媒体曝光。


治污减霾是政府的事也是普通百姓的事


在西安,治污减霾不仅是政府各部门的事,也是普通百姓的事。


这几年春节前,西安多部门发起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在市民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过年放炮的人明显减少。2016年除夕到初六的7天时间里,西安空气质量收获了两个“”,其余都是轻度和中度污染,再没有像过去那样,一过年空气质量就“爆表”,甚至造成正月里整月的污染状况。“我是西安人,我热爱我的城市。过年少放炮,出门少开车,碰到冒黑烟车上路行驶,马上举报,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却能立竿见影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我和我周围的人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并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见证西安治污减霾的成效。”西安市民祝晓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