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三招棋”逐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实现教育大跨越

28.09.2014  20:41
            2014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围绕服务西咸新区大西安建设,着重从资源整合、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入手,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教育发展之路,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一是资源整合为学校注入新活力。 按照“高中向组团城市集中、初中向片区集中、小学向新型社区集中、学前教育向农村延伸的‘三集中一延伸’的发展思路,立足城区和农村学区点多不强、城乡师资不均衡、大量农村资源闲置的实际,提出打造一批教育名片和一流品牌学校,着力解决‘多、小、弱’布局现状。”该区分析现状,确立思路,拿出对策,通过实施《2014年部分教育资源意见》,今年秋季共撤销2所高中,4所初中、小学,9个教学点,在秋季开学前全部完成整合任务。在“事随人走”总原则下,全区撤并后的300多名中、小学校老师被分流并入学校,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优化配置,1600多名分流学生在学习上也有了全新感受。             二是基础建设改变教学环境。 针对学校规模较小、基础薄弱、设施设备滞后这一现状,该区坚持实施重点建设、学前教育、生活设施改造、校安工程等各类教育建设项目94 个,投入资金3亿多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每年列资200多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多媒体“班班通”达76%以上,交互式电子白板覆盖率47%以上,城区学校“班班通”和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全覆盖。             三是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 按照“整体规划、突出主题、一校一品、彰显特色、注重内涵”的思路,全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着力打造管理、课程、德育、精神等文化。目前,该区30多所学校已利用暑期完成建设任务,咸阳中学的“6大文化基地”、渭城中学的“班级文化”、道北小学的“情智教育”等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初显成效。在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特色的同时,该区还着重从教师队伍和管理层入手使教育者跳出“死水”模式,以农村学校作为扶持重点,选派中青年校长、教师任职和任教为基本形式,通过校长轮岗、教师双向交流和结对帮扶,实现“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新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