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文化遗产 长安区兴教寺塔入《世界遗产名录》
楮皮纸传承的师傅们向大家展示楮皮纸的制作工艺。
西部网讯(记者 赵昊)今天(6月12日)上午,“弘扬长安文化 传承丝路精神”——2015年知名媒体集中采访长安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西部网、西安日报、西安网等全国、省、市重点平面和网络媒体的编辑记者走进长安区,体验古法造纸的神奇魅力,感悟护国兴教寺的佛家胜景,了解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宣传情况,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下长安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长安区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所做的工作。
长安区建立“区、街、村非遗保护工作三级工作网络”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深厚的区域之一,长安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长安区创造性的建立起“区、街、村非遗保护工作三级工作网络”,投入数千万资金用于重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建立了长安区非遗资料数据库,设立了长安区非遗展厅。通过开展深入普查、定案建档等工作,实现了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无空白、无漏洞、全覆盖。为使非遗项目后继有人、发扬光大,长安区还建立了传承人认定制度,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共有60余人。其中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
同时,结合非遗项目特点,分类开展政策扶持,对表演展示类项目,通过展演实现保护传承;传统技艺类项目,实行生产性保护传承;文化空间类项目,利用实物载体或历史遗存,打造文化旅游景点。先后建立了何家营鼓乐、北张村传统造纸等项目传习所;命名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长安道情等项目的传承单位;设立了非遗展厅并定期开展传习活动。通过各种工作平台,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保护活动,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
其中,“何家营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重要分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郎织女传说”、“楮皮纸制作技艺”、“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楮皮纸制作技艺”、“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兴教寺塔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方面:作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重要节点,长安区按照兴教寺塔申遗的保护管理要求,对兴教寺塔进行了维修,塔后护坡进行了治理,完成了展览系统、标识解说系统、安防监测系统、档案资料等工作。经过各方努力,兴教寺塔于2014年6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