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邵晓鹏教授团队 研究计算成像取得突破 “一叶”不再“障目”

30.05.2016  18:33

2016年5月28日《西安晚报》第三版

      本报讯 (记者 任娜) 隔着一块厚厚的毛玻璃,或者一片玫瑰花瓣,抑或一片四叶草的叶子,人眼看不到物体,相机也拍不出任何照片,但果真如此么?日前,西电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邵晓鹏教授从事的研究方向——计算成像,一种颠覆我们生活认知常识的“黑科技”,就实现了“隔山观牛”的成像效果。
      如果目标和观测点之间存在云、烟、雾、水等障碍物,怎样才能发现目标,去看到云层后的飞机、雾霾下的城市、海水里的潜艇呢?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西大楼的一间实验室里,摆放着一套利用LED光源照明的无透镜散射成像实验系统。这套系统正中间,竖直放置着一块毛玻璃。毛玻璃的一边是观测目标,另一边是没有安装镜头的CCD相机。当实验开始,LED光源点亮后,目标被照亮,一束包含有目标信息的光线,穿透毛玻璃被相机记录下来。虽然记下来的初始信息,就像电视机中的雪花点,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计算,电脑上还是清晰地出现了目标图像。
      “光波在通过云、烟、雾、水,甚至生物组织等散射介质时,都会发生散射现象,传统成像方法确实没办法成像,但计算成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邵晓鹏介绍说。“赝热光是一种理想光源,具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和相干性强等特点,LED光源虽然也是人造的,但更接近于自然光。”邵晓鹏说。邵晓鹏团队搭建的这套散射成像实验系统,不仅实现了高分辨率的清晰成像,而且理论模型非常简单,能够做到无相差成像,是随机散射成像领域的又一突破。“更重要的是,计算过程可以做到实时成像。
      邵晓鹏团队还在这套系统上,进行了全景深成像的验证,能够把二维平面成像,拓展到包含有方位信息的立体空间,使成像具有一定的纵向深度,实现三维成像。
      目前,邵晓鹏正在进行透过散射介质的宽谱照明非侵入式成像机理研究。他介绍说,透过散射介质实现非侵入式实时成像,未来有望在生物医学成像、公共安全和军事反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领域已经从用激光产生的赝热光,进展到LED光源下也能成像,正朝着以自然光为目标的更宽频谱方向发展。邵晓鹏充满希望地介绍,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有望实现“绕墙成像”。也就是说,当一束光通过门缝照射到房间内以后,屋内结构的组成、桌椅的摆放以及人员分布情况等相关信息,均可以被反射回接收器中的光信息计算出来。“‘绕墙成像’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我们的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