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加强气候安全意识 气象服务要人性化

26.11.2014  10:03

中国天气网讯 11月2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AR5)在丹麦哥本哈根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将进一步放大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2014年11月24日,IPCC中国政府首席代表、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分析了全球候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风险,解读了维护气候安全的必要性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服务要人性化,同时要加强气候科普宣传。

根据AR5,全球气候变暖将进一步放大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还将产生新的风险。郑国光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安全、经济安全等诸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均构成严重威胁,对国家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郑国光提出,我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压力,是世界上遭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6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每十年约升高0.23℃,是全球温升幅度的两倍。1990至2013年,我国因气象灾害死亡9.1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5.5万多亿元。

郑国光表示,管理气候风险是维护气候安全的重要内容。面对新风险的复杂性,需要建立涉及政府、市场、公众等多主体、多部门的全流程管理。对政府而言,对新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在科学认识新风险形成及放大效应的基础上,对新风险识别、评估以及适应性方面做出“合理”判断和举措。对于市场而言,尤其是对保险市场来说,新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对于新风险的共担达成共识。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需要减少对新风险的暴露度,增强恢复能力,在社区建设和个人意识等方面协同努力。

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日益加大,气象部门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郑国光提出,气象服务要更加人性化,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气象灾害不仅要测得准、测得细,还要测得快,并及时将信息发送到老百姓手里。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服务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识别、预警和评估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业务体系。未来,气象部门将加强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定量化评估。同时,气象服务还要加强科普工作,做好防御提示工作,保证公众不仅能及时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还要看得懂,用得上,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