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对扶贫产业的关怀和鼓励,鼓舞了柞水县 金米村干部群众的干劲——把小木耳办成大产业

24.04.2020  08:21

4月21日,谷雨刚过。秦岭深处的小城柞水春雨喜人,离县城24公里的小岭镇金米村里,暖意融融,当地干部群众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看望大家的巨大喜悦之中。大家表示,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抓好脱贫攻坚,做好木耳研发、生产、销售、加工等工作,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巩固好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总书记走进咱大棚里

4月20日,总书记走进大棚时,肖青松和妻子何小燕以及其他几个村民正在采摘木耳。4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一排一排整齐有序地挂着17万个菌袋,每个菌袋上密密麻麻地生出了200多个黑黝黝、肉乎乎的木耳。

肖青松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家里生活一直比较困难。2019年,他承包了村里的两个大棚、3.36万个菌袋。

总书记问我们一天能采多少,我说一天能采400多斤。总书记又问我们能挣多少钱,我告诉总书记,一季木耳能挣两万多元,一年两季。

金米村气候温和,是木耳适生区。村上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村集体经济负责建设产业基地,将木耳大棚或地栽木耳借给农户管理,免费向农户提供木耳菌包并进行技术指导,农户自己打孔、挂袋、采耳、晾晒、交耳。合作社以每斤30元的保底价统一收购,扣除菌袋成本后,农户每斤干木耳可挣7元左右。

和肖青松一样,王极东、夏俭翠、李泽云几户刚刚脱了贫的群众也各自承包了两个大棚3万多个菌袋。刚刚采过的两茬1000多斤干木耳,已让他们初尝收获的喜悦。

三口之家的李泽云,妻子长年患病,儿子在外打工。67岁的老李在棚里采摘木耳时遇见了总书记,他说:“总书记就站在我旁边。我胳膊上挎着蔑笼,里面装着刚刚采下的木耳。他拿起一个问我,棚里的木耳一共能采几茬?我用手给总书记比画着说,能采6茬,总书记笑着对我说,那好、那挺好。

棚栽木耳的优点是便于管理、产量高、温湿度能控制,但易生病虫害,需规范栽植技术,以预防为主。小岭镇社保站站长、包村干部吴正超同时也是木耳种植技术指导员。总书记走进大棚时,他正在给几名群众指导采摘技术。

总书记询问木耳种植技术问题,还问我们栽植木耳的主要技术是什么?我回答说,主要是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2019年春季,我们村发展木耳初期,县农业农村局请来东北木耳技术指导员,我就一直跟着学。学会后我经常组织大家集中培训,现在肖青松等人都成了技术标兵。

小岭镇党委书记安怡介绍说:2020年春季,金米村栽植木耳185万袋,预计产干耳15.5万斤,可实现产值464.4万元,产业户户均增收1.99万元。

总书记给咱网店作“代言

4月20日下午,金米村90后主播李旭瑛,正在村培训中心一角的直播间里调试直播设备,准备在线销售柞水木耳。一抬头,她惊喜地看见总书记满面笑容地走进直播间。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这次真的见到了,我非常激动!”李旭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总书记询问我们的木耳销量怎么样,我告诉他销售得挺不错。尤其是3·15当天搞活动,单日就销售了700多单。总书记又问我们的木耳品质如何。我向总书记介绍了这一款产品,包装上有柞水四景。总书记听完后高兴地说,不错,你们好好干。

李旭瑛去年参加了淘宝直播在陕西组织的村播培训,她发现这是帮助乡亲们增收脱贫的好办法。去年10月,她把直播间开到了村上培训中心大厅里。在直播间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已打印好的发货地址,既有省内的延安、榆林等市,又有省外的上海、南京等地。

4月21日,总书记来柞水县金米村考察的第二天,李旭瑛在淘宝网上直播销售木耳。3个淘宝直播间同时开售,2000万网友在线抢购,24吨木耳瞬间就卖光了。累计300万元的销售额,相当于柞水县去年全网4个月的线上销售额。有网友留言说:“淘宝直播一夜,柞水木耳4个月。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总书记对农村电商的肯定,对我既是关怀和鼓励,更是鞭策与指引。我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把电商这种新兴业态和金米村的实际结合起来,为我们村的农产品寻找更多销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李旭瑛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总书记夸咱木耳有名气

习近平总书记从木耳大棚出来,信步走到村里,两三百名群众自发站在街道边欢迎,他们欢呼“总书记好、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向他们挥手致意。

3岁半的小姑娘陈一诺被妈妈程彩霞抱着挤在人群中,听着前面的大孩子们喊“习爷爷好、习爷爷好”,小一诺也鼓足了气力,奶声奶气地大声喊着“习爷爷好,习爷爷好”。

当时,总书记走到我们跟前,停下脚步,笑着对孩子说,爷爷在这呢。周围的群众都笑了,大家使劲地鼓掌。”程彩霞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总书记真的特别亲切、特别和蔼。

我当时就站在人群里,非常激动。总书记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说,柞水木耳很有名气,是一个很好的脱贫产业,他夸我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村委会副主任陈明明说,“我们村下一步将增加木耳品种,做深加工,让产品走出国门。同时也要把二、三产业发展好,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决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金米村的关怀和期望。”(记者:郑斐)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