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保护性耕作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18.07.2017  11:11

据铜川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保护性耕作监测点试验监测,与传统耕作相比,今年保护性耕作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王益区王益办事处高塬村一年一作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监测点试验监测显示:在小麦品种、化肥种类及用量、播期、播量、田间管理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保护性耕作(采用“前茬小麦收获留高茬+秸秆还田覆盖——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模式)与传统耕作(采用“小麦收获——铧式犁翻耕——机械播种”模式)相比,小麦各个时期的生育性状均优于传统耕作:冬前小麦单株3叶以上分蘖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多1.07个,平均单株次生根条数多1.34条;春季返青期小麦单株3叶以上分蘖数多0.47个,平均单株次生根条数多0.27条,亩茎数多7.02万株;抽穗期亩穗数多1.83万穗,平均株高高2.11cm;成熟期产量构成三大因素全部占优,亩有效穗数多1.93万穗、平均穗粒数多0.94粒、千粒重重1.01g;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360.5kg,比传统耕作亩增产量40.5kg,增产幅度12.66%。
    耀州区孙塬镇孝西村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监测点监测结果也表明,保护性耕作小麦不同时期的生育性状及产量明显好于传统耕作:冬前分蘖多(平均单株分蘖2.67个,比传统耕作多0.67个);春季群体优势明显(返青期亩茎数67.30万株、拔节期131万株,分别比传统耕作多13.96、6.00万株);成穗率高(抽穗期亩穗数37.26万穗,比传统耕作多3.66万穗)、有效穗数多(成熟期亩有效穗数35.17万穗,比传统耕作多2.49万穗)、穗粒数多(平均39.16粒,比传统耕作多1.25粒)、千粒重大(平均44.06g,比传统耕作多4.00g);从产量测定结果来看,保护性性耕作小麦亩产达606.86kg,比传统耕作亩增产小麦110.13kg,增幅达22.17%,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经试验分析,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机械深松技术,能够在遇雨时更好地蓄纳雨水,有效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同时机械深松形成的“虚实并存”耕层结构,也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这也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增产增收的一个主要原因。

 

铜川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姚关盈供稿

关于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的通知
各有关市农机(农业)局(委、中心),农业机械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