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关注重点群体促进和谐就业

03.12.2015  08:01
 

  今年以来,铜川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着力构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四类重点人员”的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使劳动纠纷“易发地”变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地”,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首位

  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实现就业有一定难度以及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自主创业比例低等问题。市人社局通过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见习计划、托底安置等措施,帮助其实现就业创业。一是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四个全覆盖”(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贴、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全覆盖)政策,今年共为3124名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见习补贴。二是将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升改造为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新增了铜川市大学生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探索实践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创业的道路。同时,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王益区和宜君县新建和完善改造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些平台的搭建,为铜川市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免费的创业平台,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目前,共有145名大学生入驻各孵化中心创业,带动就业1171人。三是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共为6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7万元,其中14名高校毕业生以信用担保的方式取得创业贷款。为174名大学生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4.8万元。四是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等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今年,共有有2名高校毕业生享受到4000元的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为10名高校毕业生办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万元。今年,共有4175名高校毕业生回铜报到,4074人实现就业,就业率97.58%。

   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就业,渴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创业的现状。市人社局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示范工程、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一是按照培训促就业、创业带就业和就业促增收的思路,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使其自主创业本领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提升。今年共有10580名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745人参加创业培训。通过培训,使500余名农民实现了自主创业。二是不断巩固和放大照金“陕西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效应,将该基地的建设模式向陈炉、药王山、玉华宫等景区延伸,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该基地共有242人实现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295人。三是围绕全市项目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民俗体验、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等新型业态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创业。今年,全市共有80988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三是重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创业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铜川市人社局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增强其就业创业意愿,不断加大技能知识培训,并提供资金扶持,提高再就业能力等措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一是将在黄堡地区建设的铜川市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综合示范基地的模式延伸到了全市其他困难企业,通过实施一系列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共带动2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二是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今年,共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200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三是不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共对1796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953人进行创业培训,600余人通过创业培训实现了创业。四是通过扶持创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今年,共为54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9万元,为707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49万元。今年,累计帮扶516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四是努力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

  针对退伍退役军人缺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主要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千方百计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已有251名退役军人参加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15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8万元,为54名退役军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0.8万元。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