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加强学校管理提升治校水平

05.12.2014  09:56
 

  一是细化管理制度。坚持学校例会制度、寄宿制学校校长陪同学生就餐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家访制度、校级领导包抓年级联系班级教研组制度、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联系包校下基层调研解决问题制度,不断规范中小学管理办学行为,规定每个学校至少每月研究1次学校管理工作,职能处室至少每月召开1次班主任会议,校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40节,校级领导每学期家访不少于5人次,每学期召开全校性家长会不少于1次。

  二是夯实管理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开展优秀中小学校长工作交流和名校长评选活动,激励校长依法办学;分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对分管工作负主要责任,建立工作台账,每月一小结、学期一总结;班主任对学生日常管理负具体责任,落实“爱、严、细、活、实”要求,以爱心切入,用“”字要求,从细处观察,妥善解决矛盾问题,维护班级团结。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细、落实不力造成失误和负面重大影响的严肃责任倒查。

  三是减轻学生负担。各级各类学校克服功利思想,着眼学生终生发展,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管理措施,落实政策规定,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把“减负”规定贯穿于“备、教、导、改、考”的每个环节,严格控制学生每日到校、在校、休息时间及作业量和考试频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落实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和自由支配。坚持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加强课堂管理,增强课改意识,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评价体系,加强督查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是实施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把民主管理和人本思想体现在管理工作始终。制定教师管理制度,抓好教学能力和师德评价,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努力做“四有”教师。实行情感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体验职业幸福感。班主任树立正确人才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交心,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释疑解惑和心理疏导,预防和减少学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是抓好养成教育。学校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养成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作用,调动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师生自我管理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求实效原则,把师德师风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每个环节,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职业习惯。

  六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管理制度的检查、落实、评价、考核长效机制。强化对管理过程的监督检查,关注薄弱环节,把监管重点放在招生考试、入学编班、教师课程安排、师生矛盾纠纷调处、学生上下学安全等重点领域,避免因公平缺失、工作失误造成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管理人员经常性开展检查,确保教育教学井然有序。

  七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县教育部门把加强学校日常管理作为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纳入目标考核,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评估,每学期进行1次专项考核。局务会或局长办公会每学期研究1次、主要领导每年调研1次学校管理工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每年组织1次研讨活动或现场会。教研部门负责监测学生课业负担,对教学领域“减负”进行指导评价,每学期不少于3次。教育督导部门对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督促学校细化管理、落实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校长挂帅,建章立制,落实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促进全市学校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