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8.12.2015  12:08
 

  “十二五”以来,铜川市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结对帮扶、兜底救助等措施,实现减贫7.6万人,王益区今年已率先整体脱贫,全市已完成2012年提出的到2015年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目前全市剩余5.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7%。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照金片区、铜罕沿线、金锁西片、洛河西岸等区域,贫困发生率高达27.5%。铜川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经济工作,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全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县摘帽”的目标。
  一是夯实责任摸实情,增强脱贫攻坚的精准性。对全市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再进行“回头望”,开展一次拉网式核查,做到县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主要核查“三到位”情况:一看干部入户情况,区县、乡镇干部跑到了没有,住了多长时间,是否遍访了贫困村、贫困户,是否做到了精准,是否做到了逐户建立台账;二看致贫原因找的准不准、深不深,是不是逐村逐户逐人分析原因,是否做到了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三看帮扶措施定的准不准、实不实,工作思路理的清不清、对不对,是否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是否做到了每户有一套帮扶措施。对核查结果张榜公示,让群众认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后由区县、乡镇党政一把手签字确认后逐级上报,市上将采取双随机抽查,对错误率高的区县、乡镇严格问责。核查工作在2016年元月上旬结束。
  二是精准施策抓脱贫,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紧扣2018年脱贫摘帽的时间节点,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把片区攻坚与精准到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不同片区、不同贫困对象相应的产业、搬迁、生态、教育、社会兜底等举措,具体项目细化到镇到村,明确到户到人。确保到2018年,通过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扶持4万人,易地搬迁1.1万人,医疗救助0.9万人,教育支持0.8万人,兜底保障3万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每季度定期研判一次,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脱贫一个销号一个,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让群众打分,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2016年实现脱贫2.1万人,2017年脱贫2.1万人,2018年完成剩余约1.8万人脱贫任务。2019年到2020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能致富。
  三是全力以赴强基础,尽快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优先解决4个贫困片区道路建设为重点,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所有行政村和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制定和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2016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加快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全面解决特困户住房问题,2017年全市要告别土窑洞、土坯房、石板房,实现农村住房砖混砖木结构全覆盖。
  四是因地制宜兴产业,加快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编制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推进行动,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16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互助资金协会,每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对民俗文化比较丰富和生态环境比较好的贫困村,实施民俗体验游、乡村观光游等项目,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商业贸易等服务业。
  五是合理开发保生态,推进贫困村环境持续向好。坚决不要破坏环境的扶贫开发,严防为了“人的脱贫”而衍生新的“生态贫瘠”,优先在贫困片区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让贫困地区和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收益。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把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作为贫困村摘帽的总蓝图,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把每一个贫困村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脱贫优势。
  六是持续用力惠民生,以社会保障兜底促进脱贫。积极实施创业创新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把发展产业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输出劳务扩就业紧密结合。制定教育支持脱贫方案,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改革,有计划选派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教学点轮岗支教,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13年教育,全程免除学杂费并发放生活费。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彻底解决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从根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大病医疗保险,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对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临时救助和补助,及时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制定低保兜底脱贫方案,将全市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0.8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城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落实好帮扶措施,保障好困难市民基本生活,让城乡贫困群众一道同步步入小康社会。
  七是综合施策强保障,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工作支持力度。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市、区县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各类惠民政策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最大限度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充分利用铜川是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全国唯一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联系点和“金惠工程”重点推广区,加强与农业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十三五”全市科技扶贫行动计划,各区县建立扶贫专业技术服务队,为每个贫困村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以科技促产业、促增收、促脱贫。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提高减贫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对脱贫攻坚的督查、通报、考核力度,对落实不力、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严肃问责,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
  八是提振信心促脱贫,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加强乡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各区县配强贫困地区的乡镇领导班子,落实好乡镇干部的待遇,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抓好贫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建设,选好村“两委”一把手,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组织贫困村的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有影响的带头人,到扶贫工作搞得好的地方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汲取经验。坚持群众主体、扶贫先扶志,加大脱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群众准确掌握政策,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切实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力支持,苦干、实干、巧干,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