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依法治理流域环境

07.04.2015  14:24

镇安县创新河流管理模式,改多单位治水为“河长”治水,首次推出“河长负责制”,实行河长扛死肩、包流域,确保全县所有河流出境水质达到二级标准,一江清水供京津。

镇安县群山密布,河沟纵横,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1300多条,河流水域面积61万亩,属长江水系,汉水流域,也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该县针对全县河道管理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和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创新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将河道水环境的保畅、保洁、治污、减排和治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选准突破口,推向大领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夯实河道管理责任。将县、镇、村三级河道管护纳入三级行政一把手工程,县长亲自担任河道总督长,确定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乾佑河、旬河、滑水河、达仁河四条大河流域的县级河长,由流域辖区镇长和村长担任镇级和村级河长,并明确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成立组织机构,确保“河长制”实施。

镇安县成立了河长制指挥中心,19个镇设立19个镇级河长指挥所,204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设立208个村级河长监督站,对全县所有河道及支流全覆盖监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使全县河道管理点多线长面广、管理单一、机制不活、力量不足和监管不到位的难题得到破解,从而把河道的生态安全、水质安全、供水安全和度汛安全责任落到了实处。推动农村改革。将河长制与防灾减灾、污染防治、水土保持、资源管护、安全管理和治安防范纳入农村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内容之中,进行同步推进。通过河沟净化、河岸绿化、堤岸亮化、产业优化、田园洁化、村庄美化,实现环境美化和水质达标;通过制度规范化、监管动态化、参与全民化、考核公开化、处置合法化和管理经常化,实现管护有序;通过三级联动、部门互动、社会牵动、全民齐动,实现机制创新、促进改革、推动发展。

                                                (镇安县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