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多技车 铣镗钳样样精通 好琢磨喜创新 同事称他“爱迪生”

24.05.2016  10:55

2016年5月22日《三秦都市报》第三版

        多年的技术积累,加工异型零件成为他的特长之一,由于平时工作中好琢磨,痴迷技术创新,成就了他一人多技,掌握了车、铣、镗、钳多个工种技能,迅速成长为企业的一名生产骨干……他,就是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的曹晶。
      一人多技车 铣镗钳样样精通
      1993年,技校毕业的曹晶进入法士特机修车间,当了一名普通车工,一干就是20多年。机修车间是企业各种高难度技术活的“集中营”,更是一个条件差、出活慢、挣钱少的地方。可曹晶一门心思只在学技术上,他一边苦练基本功,一边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技术的积累,使他逐步掌握了车、铣、镗、钳多个工种技能,迅速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
      遍访数控名家 赛场上一举夺冠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突飞猛进,出口创汇大幅提升。数控设备走进企业生产,面对新技术,曹晶充满新鲜感和求知欲。他每天不仅完成份内工作,还负责班组管理,业余时间将全部精力用来自学数控理论知识。他下定决心:要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曹晶走上了“疯狂”求学模式,西到宝鸡,东到渭南,遍访全省数控名家,参加各类学习培训。
      天道酬勤,在2008年全国数控大赛上,曹晶一举夺得陕西省车工组冠军,并代表陕西参加有数控领域“奥林匹克”之称的第三届全国数控总决赛,获“全国优秀选手”称号,为陕西代表队和企业赢得荣誉。
      好琢磨喜创新 同事称他“爱迪生
      曹晶的创新发明在生产现场随处可见,减震垫片、涨瓣式数控机床夹具涨套等,近几年由曹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20多个生产改进项目,累计为企业节约机床调整工时20000小时以上,节约资金400多万元。同事们为此常戏称曹晶是车间的“爱迪生”。
      一次在生产中,曹晶发现加工的零部件易产生振纹,无法达到表面粗糙度Ra1.6的工艺要求,并且车削过程还会产生刺耳哨音。为消除这种现象,他一次又一次尝试改进方式,可是次次失败,改善一时陷入僵局。面对难题,倔强的他连做梦都在琢磨改进方式。就在他为此纠结两个月时,偶然间,曹晶看到机床油缸活塞端面上的O形密封圈,突然灵感乍现,深受启发,技术难题最终找到答案,“曹晶方法”在公司同类产品生产加工中被广泛应用,广受好评。
      从产品零件的加工到工装夹具的改进,再到机床设备的设计,曹晶在技能领域不断拓宽,逐步成长为技术过硬、知识全面的高级技师,并成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受人尊敬的技术工人。
      每年为上千名员工传道授业
      单位10万台变速器技改项目上马时,大批数控设备投入生产,一线员工技能水平亟待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曹晶利用休息时间,搜集整理生产加工中的实际案例,历经四个多月,和同事共同编写出企业第一本数控培训专用教材《数控车床操作调整手册》。也是从这时起,曹晶开始走上企业内部培训三尺讲台,成为单位首席技能培训师。每年在企业内部培训至少40课时,受训一线员工达到1000多人次。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曹晶对待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在他的徒弟身上传承。在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选拔中,他的徒弟黄亚光、赵纷阳分别荣获“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以曹晶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落户法士特,开启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