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绽放科技花

04.06.2015  18:01

陕西日报》2015年5月28日第3版

      本报记者 高振博
      无人机、教育机器人、3D打印、全息影像、光电农业、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本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上,各种各样源自陕西本土的新鲜科技让记者眼花缭乱。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印刷术、冶炼技术等传向西方;如今在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陕西,丰沛的科技资源将再一次造福丝路沿线省份与国家。
      打造科技交流新丝路
      “陕西有科教资源优势,广西和东盟国家有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资源的合作,让陕西更多的科技资源能够实现产业化。”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合作处一名负责人表示。
      5月23日上午,陕西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合作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陕西省科技厅与广西科技厅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随后,两省的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签订了更具体的科技合作项目。陕西与广西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省份,借助丝绸之路这一纽带,双方拥有了开展科技合作的新契机。“科技部在广西有个‘窗口’,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技术转移中心,陕西可以更好地开展人才和技术输出。”该负责人如是说。
      除了省际间的科技交流活动外,各个展馆内陈列的科技成果给记者更直观的印象。在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科技成果展上,记者看到一红一蓝两个小机器人,正步调一致地跳着“小苹果”。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先生说,这些机器人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我们想打造国内大学生自己的机器人教育平台。在西安智家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工作人员刘先生给记者展示了物联网的妙处。“只需要一个APP,我们不在家,也可以操控家中的一切联网设备。”说着,刘先生在iPad上点了关灯键,展台上的灯接着就熄灭了。
      科技创新助力“一带一路”产业升级
      “这边生活垃圾放进去,那边油就出来了。”在西洽会科技成果展上,一家从事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环保企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现在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这样不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那些生活垃圾也无法实现有效利用。”西安华大骄阳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韩毅说,我们公司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可以对生活垃圾进行工业化集中处理,把它变成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如汽油、甲醇、乙醇等。
      “当前‘垃圾围城’正成为很多城市的通病,但生活垃圾其实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它可以引发一个新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韩毅表示。
      不光是环保科技,在本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上,陕西本土的农业科技、3D打印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异彩纷呈。这些新兴技术正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创新动力。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